生活怎么样过得有诗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夜晚总是让人思绪纷飞,尤其是乍暖还寒的夜晚,一杯酒就是一个故事,比如: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千盅美酒,刹那芳华。谁人与你立黄昏,谁人问你粥可温。谁人与你捻熄灯,谁人共你书半生。一抹鹅黄,青丝云髻。雪泥鸿爪,细雨梅花。看惯了只恨西园,落红难缀。识见了一池萍碎,不问遗踪。试问春归何处,二分泥土,一分流水。三生三世遥无期,十里桃花不如你。待到九天雷动,滂沱之后,独坐幽篁,眷恋的指尖上流淌出一曲高山流水。白茶清欢无别事,细听泉声石上来。念无忧,寻清闲。

我们现在的生活,每天忙忙碌碌,在各种压力下生存,所谓诗意,也就是在工作结束之余,泡杯清茶,听着喜欢的音乐,一支烟,放空心情。仅此而已。如果你是个吃货,那么也挺有诗意的。比如: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你还有诗和远方

如果你的灵魂无处安放

静下心来想一想

方便面的第一口汤

和流着油的咸蛋黄

雪糕沾着的瓜子仁

还有面汤里的半截香肠

火锅里面滚了三滚的雪花肥羊

和那时年少关追寻梦想的模样

冰镇西瓜最中间的一勺

还有掰开螃蟹满满的蟹黄

烤鸭油亮亮的皮儿

凉拌西红柿的糖水

和那年你告诉我的夏天的形状

满嘴炸鸡时最后的一口可乐

炖了几个小时的烂烂的猪手

西湖醋鱼的肚皮

还有清蒸鲤鱼的眼睛泡,

烧鸡里面的三棱脆骨,

和排骨饭筒骨里面吸出来的骨髓

半只西瓜挖完之后的水

和她的十七八岁

融化的热巧克力

红烧四月的鱼肚子里面的籽

甜筒下面冰淇淋伴着蛋卷

和煮好的甲鱼的裙

菠萝的边角和烤猪蹄里面QQ的筋

烤红薯皮下薄薄的一层焦糖

还有里面暖暖的芯儿

还有旺旺仙贝上的粉和雪饼上的雪花

。。。。。。

认真对待一日三餐,最好能自己动手做饭,别尽依赖外卖;

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回家安安静静看会书,给自己充充电;

在窗台养养花,种点绿植,感受下植物时不时带来的惊喜;

或者泡上一杯茶,闭目养神,听听一本书或一首歌……

能不能过得诗意,全在精神与心态,不在物质。

我们先欣赏一下我老乡在那个时候写的一首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然后看看这两天有几个阶层的人为了中国人学不学英语而吵的不可开焦。我再问自己,生活的诗,是远方的河流,远方的雨打风吹,远方的樱花?还是院子里安详的阳光,静悄悄的玫瑰 ,街角转弯的茶馆?是和风细雨还是暴风骤雨的诗镜高一点意境喃?

我实在想不出生活的诗镜尽然有被学不学英语这样的争吵打扰。说实话,我对英语七窍通了六窍,因为懒,这怪不了谁。所以我回了一篇,来客看看:

你希望你的孩子自由成长,就不要逼他学英语。

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能有更自由的选择,就逼他学英语。

生活,是一种态度,生存,更是一种选择。

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选择生存的空间也不同。就像幸福感无从比较一样。学不学英语,更多是自我生活生存环境认识的事。不要上纲上线好吗?

不管你们选择如何,我坚定支持自由的辩论环境,才是最重要的。[耶][耶][耶]

有人严重不同意,于是我又写了回复:

还是那句话。自己可以选择考不考职称。路都是自己走的,也是自己选择的。有些人越走越宽,有些人不愿意走就坐下来。 社会 不会去适应任何人,只有人去适应 社会 。你动与不动,它都在那里。你参不参与,它都会发展。你不能要求他完美,因为他不可能为了你的想法而完美,你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放弃自己不喜欢的,或者直接融入这个你又不喜欢,又无奈的 社会 ,想办法取得话语权去改变他或者做一个被大众裹挟而去的人。 都是选择,你要有充分的准备。你确认自己准备好了吗?[微笑]

当回复完的时候,我其实想起,生活的诗意,何尝不是自己选择的诗意。我老乡可以竹杖芒鞋写出行路的诗词,我们何尝不能自己做一个有诗意的人,生活的诗意,或发现生活的诗意。

生活的诗意,就是 一缕的阳光,一盆的细雨,七上八下的零落,渐渐调零的樱花,还有老去的丁香花,墙角的蟋蟀,低飞的云朵,还有那一丝丝不连贯的二胡曲,在茶馆云遮雾扰中断断续续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生活本来就是诗意啊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诗意,字面上就是说诗情画意的生活,但是要做到诗情画意谈何容易,在这样物质的生活中首先要保证自己有一颗特纯美的心性,每天就像活在一种意境中,特享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许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然而,在生活快节奏的现代 社会 里,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易安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

答案是否定的。不能隐居,谁说我们不可在心中开辟一方心灵田园?不可率性,难道在适当的时机也不可放纵一下自己的 情感 ?不要多愁善感,就不能倾吐自己心中的愁思?

诗意的生活是普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真心期盼。

我们平时工作很忙,常常风里来,雨里去,辛勤劳作,工作十分认真,也十分辛苦。但在工作之余,我们也能让生活充满着诗意。可以经常弹弹吉他,奏几支动听的曲子。还可以去散散步,打打球,游游泳,钓钓鱼。这样做,既可让自己怡情益智,也可调节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开心。也可以常去国内、国外一些地方去游山玩水。这样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生活富有诗意和趣味。

是的,平日我们不能让生活变得枯燥无味、缺乏乐趣,不能只顾忙这忙那,奔东走西,一味地做苦行僧,即使工作再忙,也要让自己有阅读、有 娱乐 、有舒张身心的有益活动,让自己过上多点诗意的生活。

毋庸置疑,人生在世,只有让自己的生活多点诗意,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富有情调、富有雅致、富有乐趣;才能让自己时时拥有心头荷花开,身畔暖春风的良好感觉;才能让自己活得内心愉悦,身心 健康 ;才能更好地让自己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富有活力,富有生机;才能让自己的生命不断彰显魅力,不断提升价值。

然而时下,有些人认为,当今是竞争年代,生活节奏快,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哪有心思去进行文体活动,哪有时间运用高雅的生活方式去陶冶情操?其实,这完全不是理由。比我们忙的人多了,他们都能做到诗意地生活,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问题就在于我们对诗意生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要我们认识提高了,就能享受诗意的生活。

其实,并没有什么秘诀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有的是将生活慢慢修正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的顺其自然。生活不止诗和远方,首先是眼前的苟且,脚踏实地的深入当前的每一分钟,耐心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待时机成熟以后做想做的事,“人生中没有徒劳的事”,将诗意照进生活的办法就显得简单而易见成效——用心呵护的细节就是生活的诗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诗歌和音乐是最接近灵魂的艺术。灵魂很远,无处可觅,所以诗和远方总在一起,灵魂很近,就在你的身体内,所以诗要认识自己,超越自己。

如何认识自己?认识自己需要人把视线从外界事物转移到自己的内心,减少物质的欲望,要分清自己需要和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要分清你的追求是肉体的欲求还是灵魂的追求,这就需要淡泊,淡泊然后才能明志。

诗是静的文字,远方没有喧嚣,我们向往远方,只是向往远方的宁静,所要去远方,首要的却是你要静下来,你静心了,远方就在你心中,你的心在喧闹,远方永远在远方,所以说宁静才能致远。

当你淡泊而宁静的时候,你就是诗,你不写诗,也能活成诗。

生活过的诗意不同于写诗,写诗是有感而发,生活却不是如此,诗意的生活需要天赋和好运气。一个人忙着搬砖,从早到晚不得空闲,即使再诗意也有点牵强附会。如果这个搬砖的人还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就很难有诗意了。诗意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给你的是耳光,你给生活的是诗歌,这个容易做到,好多人在困境中成了诗人文学家。不过生活却并不诗意。

即使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也是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名声之后才能在自己家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可是不缺钱。诗意的生活不易得,不过难不倒年轻人。那些一杯下午茶,倚窗看晚霞,睡到自然醒,不知醉倒在谁家的都是年轻人。他们只要有个可以持续啃的老爹就可以诗意了,远方也唾手可得。

还有就是那些幸运的单身汉,挣着不菲的工资,无处安放孤独的心,只能用一连串的仪式感来找到存在感。还有年纪一把的美女,在厌倦了情场之后,转而追寻诗和远方,把自己放逐在柴米油盐之外。过着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日子,有一搭无一搭的撩拨红尘。诗意也要趁年轻,等你老了,诗意也就跑了。就和诗歌一样,等你老了,只能背诵从前的时光。

天刚蒙蒙亮,我家小旺仔跟着我去了果园,它的好友大黄狗跟随在后边,它俩边走边聊;太阳羞答答地露出了头,像一个巨大的火球挂在天边;小鸟在李子园中悠闲地唱着动听的歌谣;李子树在晨光中扭动着妖娆的风姿;三叶草飘来醉人的清香;湿湿的晨露亲吻着我的脸庞;……陶醉在这样的清晨,该干什么我早已经忘去了。

围坐火塘边,吃着烧红苕,借着松明子,腿上摊本破书,然后大喊大叫!好诗啊……好……诗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