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被人称为什么?

如题所述

白居易被称为“诗魔”和“诗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

白居易的诗富有韵味,雅俗共赏,连普通老太太也能听懂,流传甚广。他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诗,在所作的《与元九书》中有“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意思是以至于长时间读书读得口舌生疮,不停地写字,写得手肘都长了茧,因此世人称之为“诗王”。

其写诗非常刻苦,白居易写的诗《醉吟》中有自诩:“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的诗句,意思是喝酒后成狂又引发诗兴不够自制,有如入魔,从正午作诗到日落西山。据此后人便以“诗魔”称之。

扩展资料

白居易在贞元十五年(七九八)中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七十五岁。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白居易诗歌的基本风格是平易浅切 ,明畅通俗 。平易,是指用寻常的话,写寻常的事,明白自然,人人能够领略。

白诗中又以主题集中突出为特色的讽喻诗为主。诗人追求诗歌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会选取最典型的一件事,围绕一个主题来写。白诗大多数是叙述诗歌。诗人巧妙地结合叙述和议论于一体。

白居易诗歌特点还表现在叙述上,在叙述时,白居易常常发表议论来评价自己叙述的事情,借此表达自己的志气。在刻画人物方面,诗人善于捕捉人物特征,运用白描的写作方法,刻画出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生动的故事。讽喻诗的艺术特点还在于诗歌中的对比强烈,用词质朴,语言浅显,通俗易懂,生动自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1

白居易被人称为“诗魔”和“诗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扩展资料:

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1、人物刻画鲜明

白居易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在塑造卖炭翁时,他只用“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一个活脱脱的苍桑老炭翁形象便跃然而出。白居易的讽谕诗多为叙事诗,在叙事时,他常要发议论,评价所述之事,以显其志。

2、选取的题材集中

白居易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

3、诗文字浅显,善于提炼民间口语、俗语入诗。

白居易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谕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居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30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城,葬于香山。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现实派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3-25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第4个回答  2018-11-07
白居易他称诗魔和诗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