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善良的人,变得不善良了,往往是以下几个原因

如题所述

古人们常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我们也从小就被教导要善良,要用一颗善意的心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这样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可现实是残酷的,有时候你选择了善良,非但没有收获该有的善意,反而助长了恶。

因此, 越来越多的人变得不再善良,一般也都逃不过以下几个原因!

总是付出,却等不来应有的回报

之前看过一则新闻,广州有个叫尚丙辉的人,十几年如一日地救助流浪汉。

他自己经营着一家小废品收购站,生意还不错。

因为多年前受到过不少好心人的帮助,便开始自掏腰包送那些流浪者们回家,对那些无家可归又没有劳动能力的也是百般照顾,送吃送喝还给生活费。

可后来慢慢的生意不景气,手头也拮据了起来,一次过年和流浪汉们吃饭时,只给他们每人送了100块的红包。

这时,一位被他救助了三年多的大伯不满意了:

“以前都是给500,是不是现在名气大了,看不起我们这些人了?”

还跑到了派出所去报警,后来尚丙辉几番劝说又拿出了200元,这事才算完。

后来还有一次,尚丙辉因为腿伤住院,老伯等不来救助品,径直跑到他的废品站大骂。

有时候,真的不得不怀疑,人心到底怎么了?

尚丙辉是可以忍受,可如果换做其他人,一旦有了这样的遭遇,多半不会再坚持。

记得在电影《教父》中有这样一句话:

“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生活中有些原本善良的人,因为掌握不好尺度,受够了委屈,自然也就变得冷漠,不再“自讨没趣”。

受身边恶人的影响,与其同流合污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通俗地讲就是,如果把一块白布放在染缸附近,年深日久,即便不直接接触染液,布也会变了颜色。

对于那些善良的人也一样,如果长时间和丑恶的人一起,就会受到影响,逐渐与其同流合污。

当年,晋朝大臣傅玄因为品学兼优,为人正派,被皇帝任命为太子的老师。

可当他到了太子府却发现,太子几乎每天都在玩耍,完全没有一点明君风范。

虽然太子周围的人很多,但真心对待他的却不多,大都是为了讨好,事事听其安排,即便做得不好也违心说好,只求将来太子登记后赏他们一官半职。

在这样的环境下,太子根本不可能学好。

于是有一次讲课时,傅玄就说到: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太子才恍然大悟。

是的,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孟母三迁,也正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受到身边人好的教化,才成就了孟子大儒的名望.。

切记, 不止善良会传染,恶也会无时无刻影响身边的人,如果你心怀善良,一定要学会远离恶。

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

很多人都听过农夫与蛇的故事。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赶集回家的农夫在路边看到一条冻僵了的蛇,因为很可怜它,就把其放在自己怀里。

当他用身上的热气把蛇温暖以后,蛇竟露出了残忍的本性,一口把农夫咬死了。

不过,曾看到有人又续写了这个故事。

在很多年以后,农夫的后人在回家的路上,也遇到了一条冻僵的蛇。和先祖一样,他也把蛇放在了自己怀里。

可等蛇醒来,想要咬他时,他却早有准备,一把抓住蛇的七寸。

就这样故事反转了,农夫的后人不仅没有被咬死,还喝上了顿新鲜的蛇羹。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再善良人吃过亏后,也要长个心眼,明白善也是有限度的。

一个人最大的善良,就是做到不善良。

要知道,任何时候都不要无底线地对他人太好,真心要给值得托付的人,这样善才会长久。

王小波曾说过:“我自己当然希望变得更善良,但这种善良应该是我变得更聪明造成的,而不是相反。”

善良值得称赞,但请不要过度善良。

每个人心底宝贵的善良,都该给予需要它的人,而不要用自己毫无原则的善心,养出一群嗜血的白眼狼。

记住,有棱角的善良才是真正的善良。

也只有你善良且有锋芒,才能在这个充满尔虞我诈的世界走得更远。

共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