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24节气是怎么来的?节气的时间是根据什么来规定的呢?

如题所述

二十四节气(The24Solar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8

一年中的24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东周,中国人就有了南至和北至的概念,并设定了节气,如仲春、仲夏、中秋和仲冬。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建立的一种辅助农历,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它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阴历是一种“阴阳历”,以太阳和月亮的运行为基础。因此,它不能充分反映太阳的运行周期。然而,古代中国也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理解太阳的运行,农业完全按照太阳进行。因此,日历中增加了“24节气”,作为确定闰月的标准,它分别反映了太阳的运行周期。24节气可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业活动,影响成千上万家庭的衣食住行。24个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中的位置(即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进行划分。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汉族劳动人民就有了“日本南北至日”的观念。

然后,人们根据月初和月中太阳和月亮的关系、天气、动植物的生长以及其他自然现象,将一年分成24个等分。并给每个相等的份额取了一个专有名称,即二十四节气。战国晚期卢春秋时期的“十二月”,有八个节气,包括春夏、春分、初夏、夏至、秋初、秋分、初冬、冬至。这八个节气是24个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标记季节的变化,并清楚地划分一年中的四季。到秦汉时,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淮南子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与近代完全相同。

公元前104年,邓平平制定的《太初历》正式确定了历法中的24个节气,并确定了24个节气的天文位置。公元前104年,邓平平制定的《太初历》正式确定了历法中的24个节气,确定了24个节气的天文位置,将一年划分为24个等级,并给每个等额的节气取了一个专有名称。这是24节气,每月2节气。

第2个回答  2022-04-22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在三百多年前依据太阳黄阳度数划分来订立的。

第3个回答  2022-04-22
这是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来的,根据四季的变迁,根据日月的转换而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