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出自宋代苏轼的《赤壁赋》。部分原文节选如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明·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于是运粟数万斛于渭水,直达河、汾、雍、绛之间,舳舻相接,命曰:“泛舟之役”,以救晋之饥。
创作背景:
《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而且这个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
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多泛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
“舳”、“舻”,二者均为形声字,从舟。“舳”为由声,“舻”的繁体为“艚”,卢声。
“舟”指船。“由”有来源、源头之意。“舟”“由”为“舳”,可理解为船的头部。故“舳”有船头之意,读为“zhú”。“由”又有遵从、遵照之意,一般是下遵从上、后遵从前。“舳”,又可指船身的后部,即船尾。
“卢”可视为“颅”省,意为头部。“舟”“卢”相合为“舻”,即船头之意。
“舳”“舻”合而为“舳舻”,指大船,引申泛指各种船只。
与舳舻有关的成语
1、舳舻千里
拼音:zhú lú qiān lǐ。
解释:形容船多,首尾相接,千里不绝。舳:船后持舵处;舻:船前刺棹处。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译文:汉武帝率领文武百官在枞阳镇江边上岸,突然发现西南方江面有蛟龙作乱,掀起狂风恶浪,汉武帝亲自挽弓射蛟,他还即兴创作了一首诗,叫《盛唐枞阳之歌》。
用法: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2、舳舻相接
拼音:zhú lú xiāng jiē。
解释:舳:船尾;舻:船头。形容船与船相接,数量多。
出处:唐代魏征《隋书·食货志》:“帝御龙舟,文武官五品以上给楼船,九品以上给黄篾舫,舳舻相接,二百余里。”译文:皇帝在龙形船上,文武官员五品以上的官员在高大有楼的战船上,九品以上的官员在黄蔑船上,船与船彼此相接,达到二百多里。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船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