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了呢?

如题所述

在我们的感受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时间似乎变得越来越快。这种感觉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时间感受会发生变化。相对于儿童时期,成年后我们经历的事情更多、更复杂,对时间的感知也会更细致和丰富,因此时间感觉更快。



2. 日常生活的相似性。

我们的日常生活往往极其规律和重复,这使得我们的生活节奏相对于过去更加快速,时间感觉更快。



3. 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我们大脑会将新的、有趣的信息存储为记忆,但对于重复、无趣的信息则不会像新信息一样被记忆。因此,我们会感觉重复的日常活动时间过得很快,因为我们对这些事情并没有深刻的记忆。

4. 人类对时间的感知有限。我们的感知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感知时间的流逝。当我们沉浸在某种活动中时,我们忽略了时间的流逝,并且我们往往无法感知时间的变化速度。

总的来说,时间感觉变快与我们的经历、生活方式和生理认知有关。虽然时间感觉变快,但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丰富生活经历,减少过于单调的生活方式,提高感知能力等方式来认识时间的价值,更好地利用每一份时光,让生活更加充实丰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4
往日如风,去日无痕,你有没有觉得从小到大时间越跑越快,好像根本就停不下来?

小时候时间是以天为单位的,上学后转眼间就是一星期没了,中学那会,时间只有等到月考的时候才会被清晰地感知,而到了工作以后,时间竟然快到了我们必须得用天或者周来计算。

如果你去问问你的父母长辈们,你会发现对于他们来说,时间是十年十年过的,你小时候刚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和你大学毕业的那一刻,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前天和昨天一样接近。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大家都知道,时间的行走速度是恒定的(这里我们不讨论相对论的情况),我们所说的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只是人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

所以我们应该这样来思考问题: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人会产生时间过得越来越快的感觉?

 一、大脑生物机理

你一定经常会听到老人们说,“这一眨眼,XX都这么大啦!”,你是不是以为他们只是在夸张或者随口说说,其实还真不一定是。

在他们看来,二十载时光真的是一瞬间的流逝,而我们却从小到大活活经历了二十年,好不容易熬过了高考,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克服了牛顿定律,发际线还勉强说得过去。

科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大街上挑选两个年龄组的行人,一个是二十几岁的年轻组,另一个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组,让他们闭上眼睛,等他们觉得一分钟到了时,再睁开眼睛。

年轻组的人大多等五十几秒到六十几秒后睁开眼睛,说:“一分钟到了”,对时间的感觉与时间实际的长度很接近。老年组的人却常常等八十到九十秒钟才睁开眼睛,对时间的感觉比实际时间长度慢。

这个实验表明了一种客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大脑时钟会变慢,当人的大脑时钟放慢,对时间估计变慢时,就觉得实际时间过得变快了,就如实验的那样,实际已经过了90秒,而在老年组的人感受起来只有60秒,时间快了二分之一(如果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那就停下来想想)。

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我们就需要了解更多一些。首先我们得来知道一下大脑的记忆机理。科学家发现,我们对于时间的回顾性记忆是基于这段时间中有多少新的记忆被编码进了大脑的记忆中心。

在我们脑内有一个突起,称为“海马”区,“海马”会对进入人脑的信息进行筛选,决定是否要记忆。研究表明“海马”更倾向于选择它自己喜欢的必要信息让其进入大脑皮层。

而“海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信息呢? 西方的一些脑神经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我们的“海马”更喜欢激动人心的,新奇的,未知的信息,简单来说就是喜欢“第一次”。比如一个女孩子长大后的初吻,第一次出国旅游,或者看一本新书等等。

一件事情的新增加信息越多,“海马”发出“要记忆”指令的次数就越多,在事后回忆时我们就会感觉时间过得越慢,反之则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换句话说,一个充满了新鲜经历的周末短途旅行在回忆中的时间长度,一定比一个吃吃睡睡啥也没干的周末感觉长得多。这一现象,被心理学家Claudia Hammond 称作假日悖论(holiday paradox)。 

这就从大脑生物机理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年纪越大,回想起的时间过得越快: 对于年轻的你,每天都会有非常多的新鲜经历,需要学习数不清的新技能,几乎每一刻都是新奇的,令人激动的。

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第一次看到动画片,第一次学习数学,第一次去商场,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交到交心小伙伴。这些里程碑式的记忆在你随后的岁月中,会感觉起来“占据了”更长的时间。

而成年之后,生活渐渐变得一成不变,也越来越少有机会体验不熟悉的事。于是,充满新鲜的童年在我们的记忆中总是过得很长很慢,而乏善可陈的成年期则满是飞驰而过的忧伤。

二、比例感知

我们人体的各个器官感知有一个特点,就是当我们处理信息的时候,“比例”比“绝对值”更加重要。

举个例子,假如你去野生动物园看狮子,在你选择动物园的时候,A动物园有一头狮子,B动物园有两头狮子,毫无疑问你肯定会去B动物园。而如果A动物园是100头狮子,B动物园是101头狮子,那么去哪个动物园就没什么差别了。

回想你生活中的场景,如果你在学校门口花12块钱给自己的手机贴完膜,回到宿舍舍友告诉你在你贴膜左拐50米那边的摊子上,一模一样的贴膜只要10块钱,你会感觉像是被抢劫了一样,哪怕其实只是差了两块钱。

而如果当你买房子的时候,花500万买一套房和505万买一套房根本感觉不到太强烈的差别。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都是这个道理。

回到我们的本文主题来,作为人体感知的一种,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同样更倾向于比例感知。

对于一个1岁的婴儿来说,一年相当于TA人生的百分百长度,相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过了一年,在TA的生命中相当于增加了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来说,一年的时间只是50年中很小的2%。

而正如上面所讲的,人类的感知是一种比例感知,随着年龄的增加,时间不断增加的比例会越来越低,也就从感官上面造成一种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的错觉。

三、主观情绪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很享受在某件事情的时候,会发现时间过得飞快(想想第一次约会,第一次牵女孩子的手)。

而当你处于一种消极情绪,或者急切想知道某件事情或者得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又度日如年(想想高考完等成绩的那几天,想想第一次女朋友生气不告诉你原因,不接你电话一整天)。

就像有句话说得好,“当你在等你心爱的女孩子约会的时候,五分钟就好像一个小时;当你和她约会的时候,你又会觉得,一小时仿佛就像五分钟。”

除了以上的“大脑生理机制”和“比例感知”之外,我们的心理活动情况也会影响到我们对时间的感觉误差。时间心理学认为,影响人对时间感觉的主观因素有三个。

第一,内在的心理预期是什么。 如有急切盼望的事情,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也就是说,你越希望时间变快,它就越是慢,比如我们以前的学生年代,高考完之后到你知道高考成绩的那段时间,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那可真是度日如年。

第二,人当下的心理状态是什么。 一般来说,乐观积极的状态下会感觉时间过得快,生活中,人们常感叹,开心时感到时光飞逝,聚会时间太短,假期总是一眨眼就溜走,都是这个道理。而痛苦时则会感觉时间像是罢工了一样停滞不前。

第三,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高度集中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快,漫无目的、无所事事时,则感到时间漫长。投入地去研究一项工作,或是看场好电影,会觉得时间转瞬即逝,意犹未尽。

当你还是一个孩子,在12月会掰着手指头数日子,日夜盼望圣诞节那天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看着电视剧里面大人可以想吃泡面就吃泡面的画面,就巴不得自己赶紧长大,也就是说你希望时间可以过得快一点的。

而就像前面我们说的,你越期待一件事的时候,恰恰是你这种期待的心理状态,才让你产生时间过得比较慢的错觉。

当你长大后,心思更多地会用在关注工作、生活开销、家庭关系、旅游计划、节日购物等这些烦心事事情上,没留意时间悄悄流逝——蓦然回首,你突然觉得去年的圣诞节仿佛是上星期的事情。

那我们该如何延长生命长度?

通过本文,我们知道关于时间越过越快的说法其实只是我们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错觉,所以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们提升思维高度的一种实践),既然这只是一种心理错觉,那么当然,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采取行动“延长“生命。

只要你愿意,可以让中年过得像青春般绚丽多彩,要做的只是打破常规,建立新体验。工作中,可以尝试学习新技能,大量阅读,从新视角解决问题,提出想法,甚至可以尝试开发新的工作就餐地点。

节假日,尝试结交新的朋友,体验新的价值观世界观,和重要的人去新的地方旅行。让大脑变得活跃的新鲜经历,可以让成年的时间,再度变回又长又慢的少年之旅。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可以比别人的更长,更美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0-27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觉得这是1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 (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4-26
不是的。是由于快节奏的生活使得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较浮躁的状态,使得人们对时间的流逝产生了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