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情(节选)表达什么情感

如题所述

父子情深似海。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以深情的笔触,对照鲜明地写道:“我的父亲老舍,既不是典型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面生畏的人,所以是个复杂的父亲。”这是全文的纲,全文的主旨句。作者就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叙述。父亲的“复杂”,其实是有别于天下哪些“大都严厉有余而慈爱不足”的父亲的。

他的父亲是“复杂”的,复杂在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懂得了独特的教育,并身体力行。他的父亲“复杂”,乃至在作者最初的记忆里是非常模糊的,模糊到“在我的第一个记忆里,竟没有父亲的形象”,只有那“可怕的老道和那扇铁门”。

两相对照,这“没有父亲的形象”,其实是没有那种所谓的娇惯、溺爱、纵容孩子的“典型的慈父”的形象,没有那种因父亲的严厉而令孩子望而生畏的感觉。文章极力写父亲形象的“模糊”,却表达了父子间似海的深情。

作家写作解读:

老舍的“复杂”,还表现在充分尊重孩子,培养健康人格上,他把孩子当朋友,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孩子读初三前,还不谙世事,处于“天性好玩”的时期,这时,他对孩子的功课和成绩“毫无兴趣”,不过问,不辅导,“采取了一种绝对超然的放任自流的态度”,他赞同的,几乎是和玩有关的事。

他十分欣赏孩子对书画、唱歌的兴趣,对参加学生会的活动的兴趣。而到孩子十五岁,进入初三学习时,他则把孩子当成“独立的大人”看待,采取一种“异乎寻常”的“平等态度”,改称“小乙”为“舒乙”,每次回家,还要亲热地和孩子握手。对孩子的学习,他一改过去的不过问的态度。

从美国回来,还“专门带给孩子一盒矿石标本”,而聪明的舒乙从这礼物中读懂了父亲沉甸甸地爱,读懂了父亲的殷切希望,并从中汲取力量,不负父望,高中毕业后,即通过了留学苏联的考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