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儿时的记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时光总像林花谢了春红,脚步太匆匆,一别半生再次回到故乡,一处甘、陕、川三省交界,依山傍水的千年古镇,一条延绵不绝清绿的白龙江穿镇而过,伴随年少时的模糊记忆一路走走停停,想着找寻一下记忆深处里的几处景物,斗转星移,那些铭记在心中的往事,如今已是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了。

 

碧口小学校(原碧山书院)依山而建于高于小镇街道的碧山公园里,记忆中一路去往校园的那些蜿蜒曲折的青石板台路已无踪迹,替代它的是方正硬实的水磨石台阶,看上去虽干净平整光滑,却似乎少了些古朴雅致的灵性,天性活泼好动的孩子,放学后撒欢儿从学校青石板上呲溜滑下的场景再也无处可寻,如今的上下学时间,家长以及学生们多是中规中矩的沿着高低统一,宽度相同的台阶一个一个的上下着。

 

一棵树根几乎全裸露在地面的古树是记忆中较深的一景,回想当年小个短腿的我为了能爬坐在高高的树根里,可说是千辛万苦,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得空逃课约上两三个小伙伴齐聚在树根里说着贴己话,那便是最开心的时刻了,而今再次注视这棵古树,已没有记忆中的那么高大挺拔,究其原因不是树变小了,而是我们已经长大了。

   

而今已少有人关注的古树依旧翠绿独特,但再无孩童愿意爬上它身上嬉闹,也再无法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她们的知心贴己悄悄话,又或者它早已被曾经坐满在怀中的学生们遗忘,无人问津的古树失去与孩童互动,空洞洞的看上去不免有些孤单,静静的独守着一缕落寂。

   

至今仍然保留的文物还有小学校左侧山嘴上的“抗日楼”,也就是1933年,国民党第一军胡宗南部队独立旅长丁德龙将军奉命驻扎碧口镇时所修建的一所军事建筑“哨楼”。

    这里也曾是我六年级的教室,记得从我们那一年开始,国家推行了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制教育,第一个六年级生源是从四年级分离出来的,四个班的学生分成两个五年级班,两个六年级班,为了早日能从27.5斤(小学生),升进31斤(中学生)供应粮,于是乎我果断选择进六年级。

 

班级教室就设在独立的“抗日楼”里,这里较偏于学校内集中的一排排正规瓦房教室,盛夏时节,晚自习时间,女生是万不敢靠窗户坐的,只因为不确定点就会有调皮捣蛋的男孩子在教室外顺窗户扔进一截蛇尾巴或是别的什么生物,为的就是引起女生的尖声惊叫连连,继而满足他们恶作剧的乐趣。

   

现如今已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碧口古镇,古朴韵味的街道两旁,仿古的房屋建筑别具一格,清晨下雨,撑着雨伞,行走在烟雨江南的古镇河堤城墙之上,轻风细雨,云遮雾绕,烟胧如诗,人的思绪不由的便在这诗情画意中张扬出无限的遐想,内心油然而生出的是一份淡定、超脱的感悟。

   

人生过半不过兜兜又转转,我们翻山越海洋,流离在路上,每天忙忙碌碌的奔波为着碎银几两,烟火中谋生,月光下思爱,文字里露心,音乐中寻魂,唯一忽略了岁月的脚步,当过去及身边的一道道风景都变成了回忆,才突然发现,万物皆有灵性,人生也并没有那么多的如愿以偿,来日也并不方长,没有那么多的好久不见。

    他乡成故乡,故乡成远方,时光荏苒,青丝渐染华发,无论行走多远,也难解心中丝丝乡愁,青山依旧,踏遍青山人渐老,风景这边独好,唯独伤感的是归来时心境已截然不同,韶华不为年少留,风景依然在,人已非少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