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及解读

如题所述

原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_。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释义:

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

出门前,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该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

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高兴,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经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经常更换。

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现的一天,那时父母会伤心。

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去做。

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必然会引起父母忧虑。所以,应该尽量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自己的名声德行受损,必然会令父母蒙羞受辱。

所以,应该谨言慎行,不要让自己的名声和德行无端受损,更不要去做那种伤风败俗,自污名声,自贱德行的事情。

父母对我们态度慈爱的时候,孝敬父母恭顺父母不是什么难事;父母对我们态度不好,批评我们,埋怨我们,或者恶声恶气,厌恶我们,憎恨我们,打骂我们,甚至动刀动枪杀害我们,还能对父母心存孝意,才是难能可贵。

如果自己认为父母有过错,应该努力劝导父母改过向善,以免父母铸成更大的错误,使父母陷于不义的境地;不过要注意方法,劝导时应该和颜悦色、态度诚恳,说话的时候应该语气轻柔。

如果自己劝解的时候,父母听不进去,不要强劝,应该等父母高兴的时候再规劝,别跟父母顶撞,徒惹父母生气,还达不到规劝的效果;

如果父母不听劝,又哭又闹,就暂时顺从父母;如果把父母劝恼,生气责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当面埋怨。

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应该尽力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不论饮食用餐,或就坐行走;都要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辈呼唤别人,应该立即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或者找不到那个人,应该及时告知长辈。

称呼尊者长辈,不应该直呼其姓名;在尊者长辈面前,应该谦虚有礼,见到尊者长辈有所不能,帮助可以,但不应该故意炫耀自己的才能,故意显示自己比尊者长辈强。

路上遇见长辈,应恭敬问好行礼;如果长辈没有说话,应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如果遇见长辈时,自己是骑马或乘车,应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方可续行。 

长辈站着的时候,晚辈不应该坐着。具体是长辈坐下前,晚辈不应该先坐;大家都坐着的时候,长辈站起来时,晚辈也应该站起来;

大家都坐着的时候,又一个长辈进来了,晚辈也应该立即站起来,以示尊敬。长辈坐定以后,晚辈应该等长辈示意自己坐下时,才可以坐。

在尊长跟前与尊长说话,或者在尊长跟前与别人说话,应该低声细气,不应该咋咋呼呼;但声音太低,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尊长听不清楚,也不合适。

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稍慢一些才合礼节;长辈问话时,应该站起来回答,而且应该注视聆听,不应该东张西望;

对待父辈祖辈,如养父,姑父,姨父,叔父,舅父,岳父,祖父,外祖父,曾祖父,外曾祖父等等长辈,应该如同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一般孝顺恭敬;

对待兄辈,如堂兄,表兄,族兄等兄长,应该如同对待自己的同胞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早上应该早起,晚上不应该过早睡;因为人生易老,所以应该珍惜时光。

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回来,应该洗手。

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放置衣服时,应该固定位置;衣物不要乱放乱扔,以免使家中脏乱差。

服装穿着重在整洁,不在多么华丽;一方面应该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应该根据家庭实力量力而行。

对待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嫌这嫌那;饮食吃饱吃好就行,不要过分追求美食,三餐只需吃个八分饱即可,避免过量,危害健康。

少年未成,不可饮酒;酒醉之态,最为丑陋。 

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

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不要依靠在墙上;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乱抖动。 

进出房间揭帘子、开关门的时候,应该动作轻缓,不要故意发出声响;

拐弯的时候,应该绕大点圈,不要直楞楞的贴着墙角或者直角拐,这样就不会撞到物品的棱角,以致受伤,也不会因为有人在拐角处突然出现而撞在一起。

拿空器具的时候,应该像拿着里面装满东西的器具一样,端端正正,不要甩来甩去,不然会显得很轻浮;进入无人的房间,也应该像进入有人的房间一样,不可以随便。 

做事的时候,即使再紧迫,也不要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草率行事。

打斗、赌博、色情等不良场所,绝对不要接近;对邪僻怪事,不要好奇过问。

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里的人知道有人来了。

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让人无法分辨是谁。

想用别人的物品,应该明明白白向人请求、以征得同意;如果没有询问主人意愿,或者问了却没有征得主人同意,而擅自取用,那就是偷窃行为。

借人物品,应该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不难。

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不可使用;

话多不如话少;说话事实求是,不要妄言取巧;

不要讲奸邪取巧的话语、下流肮脏的词语;势利市井之气,千万都要戒之。

没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不知道真相的传言,不可轻信而再次传播。

对不合理的要求,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轻易答应许诺;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说话时吐字清楚,语速缓慢;说话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不要当面说别人的长处,背后说别人的短处;不关自己的是非,不要无事生非。

看见他人的善举,要立即学习看齐;纵然能力相差很远,也要努力去做,逐渐赶上。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要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以警惕。

只有品德学识才能技艺不如别人,应当自我激励,自我磨砺,自我提高。

如果是穿着饮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忧愁。

如果听到别人的批评就生气,听到别人的称赞就欢喜,坏朋友就会来找你,良朋益友就会离你而去。

听到他人称赞自己,唯恐过誉;听到别人批评自己,欣然接受,良师益友就会渐渐和你亲近;

不是存心故意做错的,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

知错改过,错误就会消失;如果掩饰过错,就是错上加错;

凡是人类,皆须相亲相爱;因为同顶一片天,同住地球上。

德行高尚者,名声自然崇高;人们内心真正敬重的是德行,而不是那些表面上权势高,地位高的人。

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们内心真正信服的德才,而不是那些嘴上谈论的大官,大人物,大财商。

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帮助别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应当欣赏学习。

不要献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纵自大;不要喜新厌旧。

别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扰;别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闲言闲语去打扰。

别人的短处,切记不要去揭短;别人的隐私,切记不要去宣扬。

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别人听到你的称赞,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宣扬他人的恶行,就是在做恶事;对别人过分指责批评,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互相劝善,德才共修;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亏欠。

取得或给予财物,贵在分明,该取则取,该予则予;给予宜多,取得宜少。

要求别人做的事情,先反省问自己愿不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应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强求别人去做。

欲报答别人的恩情,就要忘记对别人的怨恨;应该短期抱怨、长期报恩。

对待婢女和仆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厚更可贵;

仗势逼迫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

同样是人,善恶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齐;流于世俗的人众多,仁义博爱的人稀少。

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他直言不讳,不会察色献媚。

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是无限好的事情;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与日俱增,过错逐日减少;

不肯亲近仁义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奸邪小人就会趁虚而入,影响我们,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不能身体力行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纵有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华而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

只是身体力行,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也会看不到真理;

读书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做学问要专一,不能一门学问没搞懂,又想搞其他学问。

读书计划要有宽限,用功要加紧;用功到了,学问就通了。

不懂的问题,记下笔记,就向良师益友请教,求的正确答案。

房间整洁,墙壁干净,书桌清洁,笔墨整齐。

墨磨偏了,心思不正,写字就不工整,心绪就不好了。

书架取书,读完之后,放归原处。

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有缺损就要修补。

不良书刊,摒弃不看,以免蒙蔽智慧和坏了心志。

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弃,通过身体力行圣贤的训诫,就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

扩展资料:

《弟子规》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

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

《弟子规》首先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以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为名义,继而教育人民把对父兄的顺从扩大到社会各个阶级。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广泛服从,“凡是人,皆须爱”,通篇以“爱心、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一类手法,扼杀学童的思考能力、批判能力。

是在清朝扬州十日等事件后特有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并非国学经典,应被视为封建糟粕而剔除。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弟子规

百度百科-弟子规新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