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解释,为什么很多人都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如题所述

一、从心理学解释,为什么很多人都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在心理学上,并不是针对某一方面来解释某人的行为,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含义。仅仅针对“过度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我要说我不清楚你对“过度”一词的程度定义,到底有多在意才算是“过度在意”?
一般来说,“过度”即意味着自身的不自信,才会对一些事情十分敏感,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的问题。但青春期中在意他人,特别是异性对自己的看法是十分正常的。如果你的是“过度”在意了的话,建议你找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

二、从心理学解释,为什么很多人都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在意别人对自己看法的人都是好人

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有这样困扰的人通常都是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他们善良、在意别人的感受、内心敏感、感情丰富。然而,他们也很难建立真正和谐深入的人际关系。因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所以在沟通中顾虑太多,显得优柔寡断畏首畏尾;因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所以很怕做错说错,于是干脆不做不说;因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所以惧怕太过于靠近另一个人,错失了许多机会。

为什么有那么在意别人看法的人呢?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在乎别人的看法?这样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背后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和我们内在的自我价值感有关。自我价值感是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自身的价值。过于在乎别人看法的人常常是把自我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别人说我好我就是有价值的,如果别人说我不好我就是没有价值的。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价值感,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所以对这些人来说,被别人说不好就等于抹杀他生存的意义。别人的评价变成了生死攸关的事儿,当然会非常的在意。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把自我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呢?

这主要跟儿时的经验相关,特别是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儿童在发展早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后逐渐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不断得到外在的和内在的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反馈,才形成并发展起自我价值感。因此,自我价值感是在个体与周围人及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后天产生并逐渐建立发展起来的。著名心理学专家HaleS等认为,由于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最频繁和最密切的社会基本单位,儿童的内在自我价值感主要是通过父母及其他亲密的家庭成员之间密切的、频繁的、广泛的互动而形成的。而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来说,很少获得过父母“无条件的爱”,即“无论我做得好还是不好,父母都是爱我的”。在很多人小时候,就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和自己的外在表现息息相关的,比如:“如果我考了第一名,那么我就是个好孩子,我的父母就会爱我;如果我考砸了,那么我就是个坏孩子,我的父母就不再爱我了。”因此,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我们一直都陷入在好孩子和坏孩子的评价中,我们一直被这样外在的评价束缚着。虽然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但是在过去的经历中,我们从来没有学习过建立内在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儿时的习惯被沿用至今,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且更为可怕的是,成人的世界更为复杂,很多时候事情是没有评价标准的,我们无法预知自己的下一个行为会得到怎样的评价,这种失控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恐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莫名烦躁恐惧的部分原因。

那么这种状况有办法改善吗?答案是肯定的。很多人都曾经历过从“在乎别人看法”到“不那么在乎别人看法”的转变,当然,这个过程也不会一蹴而就,是需要一点一点来改善的。

第一步,看到自己;

许多人内在的情绪和感受是从来没有被看见过的,包括他们自己。所以第一步我们首先要学习自己看见自己。这个步骤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情绪来临时,什么也不做,只是深呼吸,安静下来,然后试着去分辨自己的情绪分辨自己内心的声音:“我刚才的情绪是什么?烦躁?自卑?愤怒?”。

第二步,认识自己;

当我们可以分辨得出内在的情绪和声音时,就可以继续深入下去和自己对话。“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情绪,我希望得到什么?”“为什么我希望得到这个?”“为什么我需要他的肯定?”总之,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多问自己现在追求的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训练,我们就可以更加看清自己。当对自己有了可观的认识后,我们面对别人的评价时就不会那么的盲目那么的激动。

第三步,接纳自己。

简单来说,我们认识自己后,会发现自己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如果我们陷入在自己的缺点里不能自拔,那么就变成了自卑,不利于后续个人的成长发展。关于自我接纳也是个很大的话题,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详细来分享。

最后,用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来结尾: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祝愿我们早日活出心中的自己!

三、从心理学解释,为什么很多人都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人类遗传有获得别人尊重的动机需

在这种自尊动机驱使下,就会出现注意别人对自己评价的现象。

四、从心理学解释,为什么很多人都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个方面。其中的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和自我价值的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自我实现需求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现实生活中好多人都很在意别人的评价,认可。大多数人认为我们只有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通过别人的认可,我们能够消除自卑感,可以增加自信心。心理学上,希望的到他人认可,称之为认可欲求。

人究竟为什么要寻求别人的认可呢?其实很多情况下是因为赏罚教育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做了恰当的事情就能够得到表扬,如果做了不恰当的事情就会受到惩罚。过度的赏罚教育之下,会导致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如果没人表扬,我就不去做好事,或者如果没有惩罚,我也可以做坏事,很明显这是不正常的想法。

在意别人的评价、认可,可以满足我们的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但是过分的在意别人的评价认可,将会失去自我,活在别人生活里。如果别人对我们的期待高出我们的能力范围,我们很有可能陷入自卑、或者焦虑,严重的话将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

根据阿德勒心理学理论,人根本没有必要被别人认可,也不要去寻求认可。如果一味追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按照别人想法活着,忘记初心,舍弃真正的自我。那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如果工作的主要目标成了满足别人的期待,那工作就会变得相当痛苦,因为那样就会永远在意别人的视线,害怕别人的评价,根本无法做真正的自己,这样的生活会很累很累。

假如说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而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想法的时候,我们生活不会被他们影响,他们的生活也不会影响我们,这样就减少了过多的烦恼。

生活中很多自卑的人也是比较在意别人的评价。因为自卑的人一般自己的认知能力存在某些问题。他们总是希望通过别人的评价来引导自己。所以他们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在意别人的期待,面对过高的期待,常常会陷入自卑,焦虑,甚至恶性循环。

个人建议对于他人的中肯评价,看法,可以参考一下,某些不合理的评价,不用去管。毕竟我们不是为了满足他人期待而活。

在意他人评价,是好面子的突出表现,这是中国文化常见的一种现象。由于建立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因此人们在交往中,会重视他人的看法和感受,通过各种印象管理策略来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维护自己的面子。

杨国枢认为,中国人重视的他人是重要他人,也就是和自己有密切联系和利益关系的人,比如家人、朋友、邻居和同事等,而西方人重视的他人是概括化他人,也就是一般的人也会对他们的人格形成和薪给方式产生影响。

这种印象管理的策略,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好评,维护在重要他人面前的形象,一方面代表了自己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个体的社会地位。

所以,面子是越高越好,人们既通过人情和社会交换手段来获取,维护和提高自己的面子,也通过权力来工具自己的面子。面子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是普遍的、自然的需求。

为什么很多人都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从心理学来看,每一个人都是这社会中的一员,而都普遍有被接纳,被喜爱的心理需求。

所以就有了,有的人比较有好人缘,有的人很有才华,但人缘一般般,所以,我觉得外向的人,比较喜欢扎堆的性格的人,是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也可能她是比较没有主见。或者是对自己缺乏那么一点点自信。

可是,也有人会说,走自己的路,不在意别人怎么说,可是在这世俗的生活氛围里,处处又体现着,人言可畏,首先,爱说这说那,家常里短的就是最近的邻居了,还有就是单位,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人扎堆现象,各人有各人的看法,难分利弊。

说到底,还是有自己主见比较好,毕竟是自己过自己的生活,在意别人的看法,又好像就不在意自我了,好多人就在有一个疑问,我到底是活给别人看的,还是活给自己看的,我觉得这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大家觉得呢。

因为人有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的自我认知来源途径有三个:

1.从自己行为结果观察自己

2.从他人反应观察自己

3.从自我观察认识自我

当人认为不太容易自我观察时就会更倾向于他人看法。

毕竟人是社会动物,自己的行为都会思考是否与社会匹配,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知道他人对自己看法如何。

两个角度来分析~

从生理角度,因为物种进化是择优而选,基因是被优秀传递的,每个人都是父母最好的基因而选择的结果,渗透到血液里的优秀,是渴望被别人看到与称许的。

从心理学角度,马斯洛定律说,因为人有被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在追求自己想要的过程中同样希望被别人看到与认可,可能我们敬仰或崇拜的人说一句赞许的话,我们就会高兴很久,可能这么说感觉自己像个孩子,喜怒哀乐太受外界影响,说这话的本身就是伪话题。

是人性的使然,我们希望被看到,被听到。并不是领导喜欢“拍马屁”的,是所有人都喜欢,我们在意他人的目光,因为那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射到自己,我们认为的好的,不好的,促使我们去提升、进步;当然也会怀疑自己,是否自己哪做的不好,是否自己太敏感,令自己懊恼。

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它对你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你怎么去看待它,不管它是积极还是消极,它是否成为你的动力,让自己更强大,如果是,那就尽情在意;如果不是,屏蔽,拿出whocare的态度继续前行!

我们需要别人的认同,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创造一个相对柔和、愉悦、有韧性、有发展的空间。至少是不要让自己处于紧张、对立、尖锐和被边缘化的环境。

明确了这个目的,你会发现,并不是所有人的看法和认同都会影响到你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点头之交、泛泛之交、网络喷子,你会想去争取它们的认同吗?但是,像是很敬重的人、亲人挚友、直接领导、身边的同事等直接参与到你生存发展环境中的这些关系,你有紧张感,会揣摩、斟酌,睡觉前会反刍自己说过的话,会对别人的反应进行预判,这才是正常的表现。领导一个闪念就能左右你年底奖金怎么分,二逼才会不紧张不在乎。所以结论就是,找出真正需要在乎的关系,尽心尽力表现好,这也是对自己负责。至于其它人,老子管你?

人生而孤独,所以要结伴而行,所以需要获得别人的认可,所以就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