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够十公里,必须检查的零件

如题所述

跑够十公里必须检查的零件,不换易出大事故

汽车易损件你知道多少?易损件是汽车零部件中最容易损坏的部分,所以要求车主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常见的易损件包括离合器片、刹车片、刹车盘、轮胎、全车玻璃、灯泡、雨刮片、保险丝、蓄电池、火花塞、机滤等等。

减震器具体指的是整个避震器中间的那根“筒”,它的作用是抑制弹簧在工作时产生的多余回弹,起到减缓多余震动的作用。因此可不要搞错了,避震器本身是减震器+弹簧相结合的产物。

而作为避震器的关键部件,如果减震器磨损过大或是发生损坏,后果不堪设想。日常驾驶中随着车龄、行驶里程的增加,减震器的油封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很严重的老化,从而造成密封不严,产生一些渗油的问题。

减震器作为避震器系统中的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损坏,确实对于安全性会大打折扣。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10万公里就必须更换汽车的减震器呢?

一般来说,汽车每行驶10万公里就需要检查一次减震器,但不同的车型及车主的行驶习惯可能会造成汽车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10万公里并不能成为更换汽车减震器的唯一标准。但超出10万公里后进行检查还是十分重要的。

其实减震器损坏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蹦来蹦去”,首先你会感觉车辆整体变得很硬,过减速带时车会有多余的弹跳。而且还影响整车的稳定性,特别是在跑高速或者不平的低洼路,会感觉车来回晃,不稳定,摇摇晃晃的。其次,减震器壳体还会出现渗油的情况,由于不工作,在崎岖的道路上行驶过后会仍然处于低温的状态,不发热。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减震器中的油都渗漏出来了,没有足够的油液来满足它的工作条件,只能在那里硬磨,无法通过油液的挤压来达到缓慢拉伸的效果。直观带来的感受就是“蹦”!所以当汽车行驶里程越来越高后,平时还是要记得多观察一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