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观群怨”说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兴观群怨”说主要是孔子针对《诗经》的社会功能而做出的解释。所谓“兴”,就是指《诗经》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指阅读诗经可以观照社会,观风俗盛衰,形成对社会的认识;“群”是指聚集起来,也就是同别人交朋友;“怨”即不满,指抒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孔子这段话说《诗经》,是说学《诗经》的各种用途,可事君事父,可识鸟兽虫鱼之名,可“兴观群怨”。“兴观群怨”是《诗经》的四种用途。

要理解“兴观群怨”的含义,需要了解一些关于《诗经》的基础背景。

先秦时没有纯粹的的文学观念,“文”主要是文化和学术的含义。《诗经》在先秦是一部文化经典,人们对《诗经》是当做一种文化典籍来应用,而不是当其为文学。孔子所言的《诗》可以兴,可以引发某种思绪,指的是通过《诗》引发道德修养的道理。

《论语·八佾》孔子和子夏讨论《卫风·硕人》: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的诗句,引发出“礼后” 的道理来。这是《诗》的兴。另一个例子是《论语·学而》中,夫子论贫富,而子贡悟及切磋 :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引发出道德修养也要反复磨练,不断深入。所以,《诗》可以兴,是读《诗》可以从中引发出道德修养的道理来。

可以观

《诗》可以观。一般认为有两重意思。第一重意思是郑玄所言“观风俗之盛衰”。这个观点的基础是关于《诗》的由来的“采诗”或“献诗”说。“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既然诗是这么来的,那么自然诗中反应了盛衰的国家人民状况,从中可观盛衰。另一重意思是观志,这个意思是更主要的。

先秦盛行“赋诗言志”。“赋诗言志”,本身就是一种兴,是一种断章取义,诵《诗》中的一首,从中引发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诗》可以观,指的是通过别人所赋之诗,可以观得其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