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一些现代科学家坚持不懈取得成功的例子

一定要现代的!!!!急啊

1、吴吉昌

中国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搞棉花试验,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16年浩劫人家不让他搞试验他就在自己家里偷偷搞。终于,培育出棉花新品种,为祖国的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2、  鲍尔·海斯德

鲍尔·海斯德是美国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学家。他小时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被毒蛇咬死,就决心研究出一种抗毒药。从15岁起,他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体,并逐渐加大剂量与毒性。 

他身上先后注射过28种蛇毒。经过危险与痛苦的试验,终于有了收获。海斯德对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质进行分析,试制出一些抗蛇毒的药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伤的人。

3、屠呦呦

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屠呦呦可谓名不见经传,但是屠呦呦的抗疟之旅,早在1967年越南战争就已启程。1967年,一个有全国60多家科研单位,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科研集体,悄悄开始了一场代号“523”的特殊使命。

屠呦呦作为组长,奋战其中。从变黄发脆的纸堆里,她寻找着对抗疟原的蛛丝马迹。日夜翻阅中医药典籍,几年时间几乎把南方的老中医都拜访了个遍,终于,研制出了青蒿素。

扩展资料:

艰辛历程

1、吴吉昌

吴吉昌日夜在棉田里观察研究,连吃饭都端着碗蹲地低头。但在文化大革命过程中,吴吉昌受到了近百次的批斗。在恐吓和辱骂声中,他始终不屈地回答:“我研究棉花,一不图名,二不为利,我是在完成周总理给我的任务!” 

林彪反党集团被历史的洪流冲走了。1973年2月,吴吉昌的冤案终于得到平反,他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担任了涑阳大队革委会副主任。

“四人帮”反党集团被粉碎后,吴吉昌获得了彻底解放。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他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继“一株双秆”之后,又培育出一种“多秆两层”新株型的棉花。

2、鲍尔·海斯德

他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体分泌的毒液,并根据毒蛇种类,逐渐加大剂量,之后分析自己血液中产生的抗体,为开发抗蛇毒的药物奠定基础。

鲍尔·海斯德曾「主动」被毒蛇咬过 130 次,其中数十次挣扎在死亡的边缘,肉体与精神遭受着挫骨扒皮的痛苦,这种极其危险的实验活动,让他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3、屠呦呦

1969年1月开始,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鲍尔·海斯德

百度百科——吴吉昌

百度百科——屠呦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童第周(1902-1979),生物学家。

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由于家境贫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 1930年获比利时比京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先后任山东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心理生理研究所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员,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后任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历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
他的父亲是一个教私塾的先生。童第周从小就跟着父亲读私塾,边学习边劳动。父亲常常给小童第周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讲学海无涯、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还写了“水滴石穿”四个字,挂在童第周的书桌旁,勉励他好好学习,希望他将来有出息。

“水滴石穿”,这是父亲对童第周的勉励,而事实上,童第周就是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种精神,他抓住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以顽强的毅力向着科学的顶峰登攀。

苏步青 的兴趣从文学转向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他性情中的恒心和意志便表露无遗了,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他从早到晚都沉浸在读书、思考、解题、演算的四道轮回之中,他总是用一个本子用毛笔工工整整地书写,四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用过的练习本,叠起来有小山头那么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步青在数学上渐渐地崭露了头角,这引起了校长洪彦元的极大关注。洪校长给了苏步青很大的支持,精神上不时地鼓励、物质上安排专门的老师指导、为他提供资金等。后来这位极具慧眼的校长因某些原因被调走了,临走时,他把苏步青叫进自己的办公室,抚着他的头语重心长地说:“我虽然调走了,但我们今后还可以联系,我不是你的校长了,还可以做你的朋友。你是个有才华、有理想的年轻人,在中国你很难继续深造,你毕业后可到日本学习,我一定竭尽全力的帮助你。”说完洪校长拿了自己的东西走出了办公室,走出了学校,苏步青独自在秋风中目送他离去……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4277.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5-07
童第周(1902-1979),生物学家。

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由于家境贫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 1930年获比利时比京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先后任山东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心理生理研究所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员,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后任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历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
他的父亲是一个教私塾的先生。童第周从小就跟着父亲读私塾,边学习边劳动。父亲常常给小童第周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讲学海无涯、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还写了“水滴石穿”四个字,挂在童第周的书桌旁,勉励他好好学习,希望他将来有出息。

“水滴石穿”,这是父亲对童第周的勉励,而事实上,童第周就是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种精神,他抓住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以顽强的毅力向着科学的顶峰登攀。

苏步青 的兴趣从文学转向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他性情中的恒心和意志便表露无遗了,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他从早到晚都沉浸在读书、思考、解题、演算的四道轮回之中,他总是用一个本子用毛笔工工整整地书写,四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用过的练习本,叠起来有小山头那么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步青在数学上渐渐地崭露了头角,这引起了校长洪彦元的极大关注。洪校长给了苏步青很大的支持,精神上不时地鼓励、物质上安排专门的老师指导、为他提供资金等。后来这位极具慧眼的校长因某些原因被调走了,临走时,他把苏步青叫进自己的办公室,抚着他的头语重心长地说:“我虽然调走了,但我们今后还可以联系,我不是你的校长了,还可以做你的朋友。你是个有才华、有理想的年轻人,在中国你很难继续深造,你毕业后可到日本学习,我一定竭尽全力的帮助你。”说完洪校长拿了自己的东西走出了办公室,走出了学校,苏步青独自在秋风中目送他离去……
第3个回答  2022-04-30
童第周(1902-1979),生物学家。
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由于家境贫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 1930年获比利时比京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先后任山东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心理生理研究所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员,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后任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历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
他的父亲是一个教私塾的先生。童第周从小就跟着父亲读私塾,边学习边劳动。父亲常常给小童第周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讲学海无涯、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还写了“水滴石穿”四个字,挂在童第周的书桌旁,勉励他好好学习,希望他将来有出息。
“水滴石穿”,这是父亲对童第周的勉励,而事实上,童第周就是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种精神,他抓住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以顽强的毅力向着科学的顶峰登攀。
苏步青 的兴趣从文学转向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他性情中的恒心和意志便表露无遗了,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他从早到晚都沉浸在读书、思考、解题、演算的四道轮回之中,他总是用一个本子用毛笔工工整整地书写,四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用过的练习本,叠起来有小山头那么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步青在数学上渐渐地崭露了头角,这引起了校长洪彦元的极大关注。洪校长给了苏步青很大的支持,精神上不时地鼓励、物质上安排专门的老师指导、为他提供资金等。后来这位极具慧眼的校长因某些原因被调走了,临走时,他把苏步青叫进自己的办公室,抚着他的头语重心长地说:“我虽然调走了,但我们今后还可以联系,我不是你的校长了,还可以做你的朋友。你是个有才华、有理想的年轻人,在中国你很难继续深造,你毕业后可到日本学习,我一定竭尽全力的帮助你。”说完洪校长拿了自己的东西走出了办公室,走出了学校,苏步青独自在秋风中目送他离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