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改时间

我记得在读小学一年级时(1991年)晚上七点的中央新闻说中国的时间从那一刻起由于什么星和什么星的位置关系所以提前了几分钟,可我的话至今无人相信。。。
求了解详情的人帮忙讲一下,那时的我还太小,不懂那么多。

呵呵,你说的是夏令时间啊.呵呵
夏令时比标准时早一个小时。例如,在夏令时的实施期间,标准时间的上午10点就成了夏令时的上午11点。
Daylight Saving Time:DST
夏令时,又称“日光节约时制”或“夏时制”,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间”。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各个采纳夏令时的国家具体规定不同。目前全世界有近110个国家每年要实行夏令时。(各时区多数位于其理想边界之西,导致实际上全年实施夏令时。)
夏令时实施期间,将时间向前调快一小时。
1919年,民国政府在上海和天津曾短暂地实行了一年夏令时。在台湾地区也曾实行过;香港曾于1941年4月1日至1979年10月21日期间,多在夏季时段实施夏令时间(1977年和1978年未实行),香港夏令时间的计算方法为香港标准时间加1小时。在日本统治时期的几年间(1942年至1945年)曾全年实施,当时香港时间与日本本土时间实际上一致,1980年后不再实行,详情请参阅香港时间;
1986年至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全国范围实行了六年夏令时,每年从4月中旬的第一个星期日2时整(北京时间)到9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北京夏令时)。除1986年因是实行夏令时的第一年,从5月4日开始到9月14日结束外,其它年份均按规定的时段施行。1992年4月5日后不再实行;
实行夏令时的建议最早由窦星元提出。198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夏令时的通知》,通知动员全国人民为节约能源而早睡早起,并要求全国各部门做好宣传和安排工作。具体作法是:每年从四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北京时间),将时钟拨快一小时,即将表针由2时拨至3时,夏令时开始;到九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北京夏令时间),再将时钟拨回一小时,即将表针由2时拨至1时,夏令时结束。在夏令时开始和结束前几天,新闻媒体均刊登有关部门的通告。值得注意的是,夏令时中出生的人,生时须减去1小时。 从1986年到1991年的六个年度,除1986年因是实行夏时制的第一年,从5月4日开始到9月14日结束外,其它年份均按规定的时段施行。在夏令时开始和结束前几天,新闻媒体均刊登有关部门的通告。1992年起,夏令时暂停实行。
我国实行夏令时的时间:
1986年至1991年,每年4月中旬的第一个星期日1时起至9月中旬的第一个星期日1时止。
1986年4月13日至9月14日,
1987年4月12日至9月13日,
1988年4月10日至9月11日,
1989年4月16日至9月17日,
1990年4月15日至9月16日,
1991年4月14日至9月15日。
优点
高纬度地区由于夏季太阳升起时间明显比冬季早,夏令时确实起到节省照明时间的作用。
不少零售商对夏令时持肯定态度。美国的糖果商院集团已经游说美国国会将夏令时延长到11月,因为万圣节是糖果销售最旺的季节,而家长们不希望孩子们在天黑以后还在外面游逛。
有人认为夏令时对患有夜盲症的人大有好处。
除了节约了电,也让人们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弊端
对低纬度地区,夏令时作用不大。尤其这些地方在夏天十分湿热,夜晚降临时闷热无法入眠,而清晨正是睡眠的好时间。
当夏令时开始和结束时,人们必须将所有计时仪器调快或调慢;当夏令时结束时,某些时间会在当天出现两次,这些都容易构成混乱。
夏令时违背了设定时区的原意——尽量使中午贴近太阳上中天的时间[1]。
其他争议
夏令时让俄罗斯每年能够节约20亿千瓦小时的电量,但这个数字只相当于两三个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该制度也使法国用于照明的能源消耗减少4%。有人认为夏令时在旅游业和能源消耗上获利不明显,还扰乱了儿童和老年人的生物钟,违反人的正常生理节奏。
目前,国家能源短缺、电力供应紧张,如何节约能源,合理善用能源,已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课题。因此,有人建议国家恢复实行夏时制,以缓解紧张局面。
恢复夏时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检讨我们上世纪80年代推行的“夏时制”,之所以不成功,除东西部区域差异未处理好外,还有就是未将该制度法律化,仅通过行政指令,没有上升到国家意志,让该制度成为公民工作、生活、学习必须遵守的制度。
建议全国人大及相关部门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尽早列入立法规划,以便合理利用日光能源,改变因人为浪费资源的习惯,让全体公民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事,从而确保我国的经济和社会良性高效运转,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其次,做好节电效果的宣传工作,使公众充分认识到实行“夏时制”的重要性。
美国实施夏时制期间,每天美国的用电量平均可减少1%,每天可节省1万桶石油。英国每年节约15%的电力和煤气。德国当年第一次使用“夏时制”时就节约了2亿马克。新西兰每天的用电量平均可减少3.5%……同时,燃料的使用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也相应减少,政府、企业、家庭的能源开支缩小,形成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模式。夏时制还可以增加国民享受阳光的时间,有利于国民身体健康。
有人算了一笔账:我国如果每人每天因实施夏时制而节约1度电,那么夏时制153天,每人每年因此可节约153度电,全国13亿人口中如果有10亿人能够因实际参与实施夏时制而做出贡献,那么每天全国可节约10亿度电,每年全国可节约1530亿度电。如果每人每天能节约2度电,那么全国每天可节约20亿度电,每年全国可节约3060亿度电,相当于三峡大坝年发电量(846.8亿度电)的3.61倍!
再者,我国当时暂停实行“夏令时”主要理由是东西部地区用同一“夏令时”,作息时差太多,不方便;交通航运时间表频繁更换给人们生活习惯造成麻烦及对低纬度地区作用不大。为此,需要在恢复实行“夏时制”之前,克服“夏时制”本身存在的弊端。
中国地域辽阔,由西向东从东五区到东九区,东西跨五个时区。因此,应考虑到东西部区域的这一差异。建议把我国由东到西划成三个时区或两个时区(理想的是三个时区,现实可行较易操作的是两个时区)。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公民的固有观念,可划为两个时区,简称为“东部时区”和“西部时区”。为了便于使用时区,应将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具体纳入这两个大时区中,分别使用“东部时间”、“西部时间”、“东部夏令时间”和“西部夏令时间”。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特点,例如地理位置、生活习惯等来调整上下班时间,在适宜的地区实行弹性工作制,不仅利于能源的节约,对交通堵塞也是一种有效的缓解。
至于人们长期养成的时间习惯是可以通过立法约束加以改正和调整的。美俄等国家一国之内使用多个时区,夏季又变更为夏令时也未见混乱出现就是例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19
在历法上,不光有“闰年”,“闰月”,还有“闰时”“闰分”“闰秒”,说白了就是适当的加!
第2个回答  2008-10-19
91年...我92年出生抱歉帮不上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