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是谁写的

如题所述

出自:宋代无门和尚的《颂》,原文如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译文: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美,春天有百花秋天有明月,夏天有凉风冬天有瑞雪,如果能没有闲事烦心,没有忧思悲恐惊缠绕心田,那么每年每季每天都将是人间最好的时节。

整首诗表达的意思是:人若是能够抛开内心的烦恼,那么心胸自然会宽广起来,随时都能欣赏美好风景。原诗常用来劝人放宽心怀,不要整天为琐事牵挂,眼界一宽,万事万物也会变得美好起来。

扩展资料:

这首诗出自无门和尚的名著《无门关》中的第十九则,它的意思是:只要我们的心中不被俗念琐事所困扰,就能够体会到每一个季节中的美丽。

慧开禅师剃度后,曾多处寻师访道,却一直无法寻得契机。一次,他去拜访万寿寺的月林禅师,月林禅师让他参“无”字话头,然而他对着“无”字整整参了六年,却仍没有找到契机的所在。

慧开禅师立志必要将“无”字话头参透,于是他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不敢有丝毫怠慢。终于有一天,他在法堂内经行的时候,听到斋堂的一头传来一阵一阵的击鼓声,那鼓声绵绵密密,如排山倒海般冲入他的耳朵,也冲开了他心中长久以来的疑团。

正因自己因苦参“无”字话头而开悟,所以他对“无”字法门尤其重视,并从历代禅宗重要的公案中选出了48期,编纂成了《无门关》一书。此书的第一则为赵州禅师“狗子无佛性”的公案,因为这一公案充分地体现出了六祖慧能大师“无念、无相、无性”的思想要旨。

慧开禅师认为:春季里百花盛开,芬芳四溢;秋季里明月当空,月光皎洁;夏季里的凉风,总是让人倍感舒适;冬季里的雪,总美得让人心动。一年四季中,每个季节都是美丽的,只要我们放宽心怀,不要整天想着一些琐事,为之烦心牵挂,这些美景就会自然而然地映入我们的眼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门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1

这两句禅诗是由南宋无门慧开禅师所写,诗名为《无门关·平常是道》,出自《无门关》(又称《禅宗无门关》)第十九则。诗的全文如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白话译文】

春天百花盛开,秋夜月色皎洁。夏天凉风徐徐,冬天白雪皑皑。一个人只要没有闲杂的事情挂在心头,那便是人间最好的时节。

扩展资料:

无门慧开禅师,杭州钱塘人,俗姓梁,生于宋孝宗淳熙十年,卒于南宋理宗景定元年(公元1183~1260年),世寿七十八岁。

《无门关》,全称《禅宗无门关》,由南宋无门慧开禅师撰写,弥衍宗绍编,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临济宗杨岐派僧无门慧开于绍定元年(1228年),在福州永嘉龙翔寺,应学人之请益,从诸禅籍中拈提佛祖机缘之公案古则四十八则,加上评唱与颂而成本书。内容始自“赵州狗子”(即“无”字公案),终至“干峰一路”。所列次序极具整体性、联贯性。

卷首附有绍定元年习庵陈埙之序、绍定二年慧开之表文及自序。卷末有慧开后序,并附录禅箴、黄龙三关、绍定三年无量宗寿之跋、淳钓五年(1245年)孟珙之跋、淳钓六年安晚居士之跋,以及无庵所追加的第四十九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无门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16

出自——黄龙慧开禅师的名著《无门关》的第十九则。

原文: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译文: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如果能没有闲事烦心,没有忧思悲恐惊缠绕心田,那么每年每季每天都将是人间最好的时节。

扩展资料:

龙慧开世称为无门和尚,传记散见於《续传灯录》卷三十五(《大正藏》五一册,七零八页)、《增集续传灯录》卷二(《卍续藏》一四二册,七七九页)、《五灯会元续略》卷三(《卍续藏》一三八册,九零六页)、《五灯严统》卷二十二(《卍续藏》一三九册,九六二页)。 

无门慧开禅师,杭州钱塘人,俗姓梁,生於宋孝宗淳熙十年,卒於南宋理宗景定元年(西元一一八三至一二六零年),世寿七十八岁。

禅师最初礼天龙肱和尚为受业师,披剃出家,后来遍历天下名山道场,寻师访道,但是一直无法契机,於是到平江府(江苏省)万寿寺参礼黄龙派下的月林师观禅师,月林禅师教慧开参“无”字话头。

慧开每天对着“无”字苦苦参究,但是就像蚊子咬铁牛,如此六年寒暑,依然找不到契入的缝隙之处。慧开於是励志克责,在佛前自誓道:“我如果参不透这无字话头,绝不寤寐休息,我要是懈怠睡眠,就烂却全身,无一完好之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慧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门慧开禅师语录

第3个回答  2008-10-31
原诗应为:“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出自宋代无门和尚的《颂》诗.现被短信写手改为多种版本,上述所言也是其中版本之一,而原作乃这位无门和尚也.

作者无门和尚是个有道高僧,他认为人若是能够抛开内心的烦恼,那么心胸自然会宽广起来,随时都能欣赏美好风景.原诗常用来劝人放宽心怀,不要整天为琐事牵挂,眼界一宽,万事万物也会变得美好起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2-20

人间

今天跟大家讲,一个人想修行,并不是一件很容易 的事情。很多人说,我来到人间,我觉得人间很苦,在 人间很难修成,我可以以后在天上修,师父告诉你们, 只有人间的人才会想修行,因为只有人间有苦难,在人 间吃了苦,人们才知道要解脱。一个人不吃苦,他是不 会想要解脱的。人间就犹如一个中转站,如果你好好修, 你可以通过这个人间上天成佛,你能自主生死。也就是 说,在人间你修得好,你就上去了,你修得不好,你就 下去了。能自主生死就是脱离人间之苦。脱离人间之苦 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要好好地修;

如果你不好好地修, 那么你就脱离不了人间任何苦难。怎么样脱离呢?你们 想通了,想明白了,就是脱离。很多人想明白了,我到 人间来,就是来吃苦的,就是来受罪的、还债的,那么 受完苦之后呢,我们以后就不再造业了,无业就能够脱 离这个人间了。有了这种想法之后,他就会好好地修心。

人的毛病就是在人间吃喝玩乐不好好修,不但不好 好修,而且很多人还造恶业。要记住,当一个人不好好 修行的时候,他很快容易造恶业了,而且一旦造孽,就 要下地狱去受苦煎熬,以后还会在六道里轮回。这个人 间的位置是特别敏感的,如果你能够好好修,那么你就 能脱离六道;如果你在人间修得不好,那么你就继续在 人间受苦,以后还要到下面去受苦。所以,人间是我们 相识之后一个还业的地方,人和人相识之后,这个人对 他好,那个人对我好,实际上,大家就是相识之后在还 业债。前世的业缘相互牵扯,就是上辈子你是他的谁, 这辈子他是你的谁,上辈子你欠他,这辈子他欠你,都 是欠来欠去的,相互牵扯的,都是前世的,让我们痛苦 不堪。我们现在为什么会吃苦?为什么感情上会痛苦? 就是因为我们上辈子的债没有还清啊,想解脱,只有修 行。

接下来,师父跟大家讲深一点,如果念佛的人有相, 就是着相。有相是什么?就是做一点事情,觉得自己在 修了、在念了,觉得自己是学佛人,看不起别人,觉得 我比你修得好,怎么样、怎么样,然后就是有相,有相 即属小乘中一种没修好之行。就是说,连无相也非大乘, 人家说,我做好事、做善事、做功德,我无相布施,都 不是大乘啊。你想想看,谁要是贡高我慢有什么意思呢? 无相亦非大乘,何况有相呢?

只要你有一个相在里面了, 那你取相即为凡夫。取相是什么意思呢?比方说,我今 天说我做功德了,你们不要说我做功德了,讲起来算无 相吧?但是实际上你还是取相了,明白吗?只要你取相 了,你就是凡夫,所以,当一个人做了一点功德,做了 一点善事的时候,最好得清净心。欲得清净心,就是我 得到一个清净心,觉得我没有做什么,连跟别人说“不 要说我做功德”都是着相,应该想,我这是应该做的, 我做就做了,享有清净心,你就会拥有净土行。你的心 越是清净,你的心就会像一块净土一样干净。

佛经讲,“欲得净土,当净其心。”如果你的心很 干净,你就是佛净土。你的心今天不干净,你就不是佛 净土。要懂得,若心清净,如果你的心很清净,你所到 之处、所在之处,皆为净土。皆为净土是什么意思啊? 所有的都是净土世界,就犹如一个善良的人浑身都善良, 做事情、想问题、行为永远都是善良的;一个做生意的 人,脑子里想的、嘴巴里说的、行为上做的都是做生意; 一个自私的人,脑子里想的、嘴巴里讲的、行为全部都 是自私的;我们心很安静的人,嘴巴讲的是佛法,脑子 里想的是佛陀,行为出来是菩提,所以我们就会得到净 土、清净心。

我们在人间怎么学习安静和干净呢?那么悟即得, 开悟的人就得到清净心了,不悟不得,想不通的人就是 不开悟。你们今天坐在下面,很多人对很多事情还是想 不通,就是不悟不得,因为你们没有开悟,还想不通, 所以你们还是一个凡夫,心里还是没有净土,所以你们 就干净不下来。心中一定要空,而且必定要空,就是说, 因为你想不通,到最后你也不得不想通。为什么他不生 病,而你生病了呢?你想啊想,想到最后,你还是一个 生病的人。为什么别人的老婆那么好,而我的老婆那么 差?你想啊想,想到最后,你还是差老婆,他还是有一 个好老婆,想到最后还是空啊,你还不如不想呢。心空 才能人净空,心里要完全想明白,人才会很干净地真正 地空,叫净空。心中无物,就是没有任何一个挂碍在心 中,没有任何一个概念、理念让你觉得可以执著,那你 就是开悟的人。如果你们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这是 我的,那是他的,那你还是没有开悟。

师父跟你们讲,在这个世界当中,只要任何一个人 喜欢讲别人不好,你只要讲了别人不好,你马上就得到 一件东西了,得到什么东西了呢?即得傲慢之果。所以 不要去讲别人的不好,你去讲别人的不好,你马上就会 将傲慢之果又分出一个恶果,就是执著。你不能自己解 决掉吗?人家做错了,你把他的事情说好不就好了吗? 

老公今天没有把家弄好,他在家休息没有把床整理好, 怎么样?你就不整理了?他做错了,跟你有什么关系 呢?你应该弥补,如果你执著下去,为什么平时我把家 搞得这么好,而他就是懒,经常想不通,你得忧郁症; 你执著下去,你永远不开悟;你永远不开悟,你就永远 是个凡人,只能慢慢地去烦吧。

要懂得一个道理,人的目光不能狭窄,你只要看人 家不顺眼,说明你的目光比较狭隘。每个人如果都从自 己的角度去看事物,而不是站在别人的位置上,你就会 批评别人。因为你站在你的角度上,你觉得他不对,因 为这是你的理念,你就会很快地批评别人。当你批评别 人的时候,你就是属于偏见。师父希望你们要懂得,既 然来到人间了,不管是有修,还是没修,就算你是有修 的人,你也不要说人家没修的人,没修的人也不要去说 人家有修的人,不管有修、无修,你要懂得,做人要正 直在于宽大的胸怀,一个做人很正直的人,他的心胸很 宽大,他很愿意原谅别人。

我们用不同的眼光和思维去看问题,就会得到不同 的理解和观点。如果你总是以为“我认为怎么样”,那 你永远不会听人家的意见。所以,永远不要去认为自己 的认为是对的,你还有机会得到别人做人的理念来理解 这个事情。做人要是用固定的眼光和思维看问题,你就 会慢慢地沉迷在人间的各个事情当中,家里不开心了, 我认为这个老婆太不好了,那你天天看老婆都不好,因 为你沉迷在人间的烦恼之中,因为你是永远用你的观点 去看人的。有一个孩子,他的妈妈很勤劳,他就把所有 的人都当成他的妈妈一样,他看自己的媳妇也好,看任 何人都不如他的妈妈,都不勤劳,所以他看谁都不满意, 他就执著,最后他就脱离各种人缘,沉迷在人间的自私 的狭隘的空间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