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的段落大意

把这篇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本文主要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中心思想:故事表达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这个中心思想。

全文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1~10)自然段,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秦王约赵王在渑(miǎn)池会见。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扩展资料

人物品质

廉颇:有些高傲和嫉妒心,但是勇于改过,知错就改。后以国家利益为重。

蔺相如 :勇敢机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

赵王:虽胆小,知人善任,能听取别人意见的人。

负荆请罪的故事发生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至今在邯郸市区内还有一条廉颇巷的保留街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第一段(第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完璧归赵。
第二段(第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有立了功,被封为上卿。
第二段(第16~18自然段):写蔺相如回避廉颇,廉颇上门负荆请罪,两人同心协力保卫赵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16
中心思想:
故事表达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这个中心思想。
各个段意:
全文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词语解释: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发现
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
理屈:理亏。
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渑池:地名,在今河南省渑池县境内。
示弱:表示比对方弱,不敢较量。
瑟: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鼓瑟,就是弹瑟。
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
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难句解释
①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玉,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璧当时在秦王手里,硬上去夺,既失礼,秦王左右也会上来阻拦;直接指出秦王的无信讨还和氏璧,秦王非但不承认不还璧,还会指责蔺相如无理和小家子气;此时的蔺相如充分看透了秦王的心理,即对和氏璧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蔺相如顺其心理,做法又合情合理,利令智昏的秦王怎能不上当。
②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③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在秦王假意答应给城后,蔺相如又提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既赢得把璧送回赵国的时间,又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以城换璧的事是真是假,他说话是不是算数。由此看出蔺相如做事考虑得非常周全,一点空子不留给秦王。
第3个回答  2018-05-03
第三段(第16~18自然段):写蔺相如回避廉颇,廉颇上门负荆请罪, 两人同心 协力保卫赵国。
第4个回答  2013-04-06
第一段(第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完璧归赵。
第二段(第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有立了功,被封为上卿。
第二段(第16~18自然段):写蔺相如回避廉颇,廉颇上门负荆请罪,两人同心协力保卫赵国。。谁玩过奥比岛啊!加我:BLUE梦幻天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