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台湾历史最著名的人是谁,还有其著作?

有关台湾历史人文方面的,台湾从被中国发现,被其管辖,以怎样被外国侵略者占领,至今天台湾之面貌的?

二楼也请看清楼主的提问,其中包括现今台湾现状研究的。
目前研究台湾历史最著名的人当首推曹永和先生。

曹永和先生(现已七十六岁),台北市人。现任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曹教授精研早期台湾史,尤其是荷郑时代,学界公认为该领域之泰斗。《台湾早期历史研究》乃曹氏长年浸淫所凝聚之结晶,是台湾史之经典作品。书中之各篇论文展现独到之见解或新发现,照亮不少历史盲点;考证尤称细致,旁征博引中外资料;立论亦严谨客观,不妄下断言,深具史家风范。曹教授博览群书,见野宽广,故能将台湾史置于东亚史甚或世界史的范畴做整体观,乃一兼能见木又见林之大学者,诚难能可贵。
曹教授精多种语文,除中、日文外,亦通英、荷文,故学术资源丰富,以「活的百科全书」驰名台湾史界,并广受国际学术界之重视。他经常参与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不仅个人名闻国际学坛,亦大裨台湾史在国际上之声誉。被评定为第十九届吴三连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历史学类得奖人。
曹永和先生是最资深的台湾史研究者之一,在历史学的领域中,有其卓然超群的地位。他的研究范畴并不局限于狭义的「台湾研究」,举凡与台湾开发、发展有关的,包括与中国大陆、东亚、东南亚的海上贸易,曹永和都予以关注,且都有精辟的研究成果。
在曹永和五十多年的研究过程中,发表过数以百计的研究作品,其中最受人瞩目的有「台湾早期历史研究」及「胡椒贸易在东亚」,可说是他的代表作。「胡椒贸易在东亚」是台湾史学界首次在著名汉学杂志「通报」上发表的作品,而「台湾早期历史研究」则以明郑的台湾开发为主要研究课题。

著作目录:
期刊论文
1.1941.12,〈士林古碑〉,《民俗台湾》1卷6期,页20-22。
2.1941.12,〈士林传说〉,《民俗台湾》1卷6期,页24-25。
3.1941.12,〈士林寺庙志〉,《民俗台湾》1卷6期,页36-41。
4.1941.12,〈士林听书〉,《民俗台湾》1卷6期,页44-45。
5.942.6,〈民俗采访会-大龙峒三题〉,《民俗台湾》2卷6号,页45。
6.1951.12,〈士林的传说〉,《台湾风物》1卷1期,页24-25。
7.1954.5,〈士林古碑〉,《台湾风物》4卷5期,页29-36。
8.1956.12,“Incunabula in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ibrary”, 《中国图书馆学会会报》7期,页1-4。
9.1961.3,〈从荷兰文献谈郑成功之研究〉,《台湾文献》12卷1期,页1-14。
10.1962.6,〈欧洲古图上的台湾〉,《台湾文献》1期,页1-66。
11.1963.4,〈早期台湾的开发与经营〉,《台北文献》3期,页1-51。
12.Ts'ao, Yung-ho, 1967, “The Acceptanc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in China: A Brief Observation in the Case of Taiwan,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Its Inter-relation in the Settlement of Chinese in Taiwan,” East Asian Cultural Studies, vol. 6, nos. 1~4, March, 1967, pp. 52~72.
13.1972.6,〈台大图书馆所藏最早西洋刊本——一四七九年刊博物志〉,《图书馆学刊》2期,页121-125。
14.1975.12,〈清季在台湾之自强运动——沈葆桢之政绩〉,《中华文化复兴月刊》8卷12期,页17-24。
15.1976.3,〈荷据时期台湾开发史略〉,《台湾文献》26卷4期、27卷1期合刊,页213-223。
16.1978.3,〈台湾荷据时代研究的回顾和展望〉,《台湾风物》28卷1期,页18-39。
17.1985.5,〈台湾早期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思与言》23卷1期,页3-17。
18.1988.12,〈有关日本长崎华商「泰益号」文书与台湾商界的关系〉,《史联杂志》13期,页1-15。
19.1990.6,〈台湾史研究的另一途径——「台湾岛史」概念〉,《台湾史田野研究通讯》15期,页7-9。
20.1993.11,〈台湾史的研究〉,《台湾研究通讯》,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台湾研究室,页20-23。
21.1995.5,〈简介维也纳国立图书馆所藏荷兰时代台湾古地图〉,《台湾史料研究》9号,台北: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页133-154。
22.Ts'ao, Yung-ho, 1997, “Taiwan as an Entrept in East Asia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Itinerario, Vol. XXI (1997), No.3, (Leiden, 1998), pp.94-114.
23.1998.9,〈十七世纪作为东亚转运站的台湾〉,《台湾风物》48卷3期,页91-116。
24.1998.10,〈多族群的台湾岛史〉,《历史月刊》129期,页93-95。

其他著作请参考:http://www.rchss.sinica.edu.tw/researcher/people_info.php?id=1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29
一楼不懂的不要乱讲,免得以讹传讹误导他人。

目前史学界公认的研究台湾历史最著名的人是连横。

连横,号雅堂,即台湾著名政治家连战的祖父,清光绪四年即公元1878年出生于台湾省台南的一个富商之家。清初其先祖从故乡福建龙溪移居台湾省,到连横时,已历七代200多年。

连横一生著作甚丰,但生前出版的仅两种,《台湾通史》即其一。连横修撰台湾历史的愿望发端于他13岁那年。当时,其父连永昌有感于山雨欲来,似怀着未雨绸缪之思想,买了一部《台湾府志》送给他,并告诉他:“汝为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事。”乙未割台后,连横看到日本统治者为了泯灭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竭力弃毁台湾的历史文献,有意伪造虚假的历史愚弄当地民众,感于“国可灭而史不可灭”的古训,立下编写一部贯通台湾千年历程的信史的宏志。他网罗旧籍,博采遗闻,旁及西书,参以档案,穷十年之力而终告竣事。

《台湾通史》为文言纪传体史书,略仿司马迁《史记》之法,凡36卷,为纪4、志24、传60,共88篇,都60万余言(表则附于诸志之末,图则见于各卷之首,这是作者的创举),完整地记载了台湾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至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290年可以确凿稽考的历史。

《台湾通史》杀青,结束了“台湾三百年无史”的历史,也使日本人士大惊。原来日据台湾之后,为了了解和治理台湾,早想编写一部台湾历史,并在总督府下设置了专门机构,但因为作之不易,积久不能成事。连横之书一出,日人立即为其才学倾倒,虽然他们甚不满于连横的立场,但此书也正因他们需要,于是两代总督为之题词。此书一出,全岛风行,督府当局自觉才力难匹,从此再没有出版类似著作。由于日本政府的阻挠,《台湾通史》当时未获在大陆发行。连横的知音章太炎读后叹为“必传之作”。直到抗战将要胜利的1945年春,才由商务印书馆在国内重印。上世纪80年代,大陆中华书局新出版了这部著作。

1936年春,连横在沪患肝病,6月28日病逝,享年59岁。弥留之际,嘱咐连震东:“今寇焰逼人,中日终必有一战。克复台湾即其时也,汝其勉之。”后不到二月,震东诞子,因名之为“战”(即连战)。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0262.htm

第2个回答  2008-10-29
若依照版主希望看书...我就建议你看一本叫做鲲岛探源..全书共8册
作者:林衡道,杨鸿博/著
出版社:稻田
出版日期:1996年05月15日
语言:繁体中文 ISBN:9579503222
装订:盒装
林衡道

台湾省台北县人,民国四年五月二日生,毕业於日本仙台东北帝国大学法文学部经济学科。曾任台北市文献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文献会主任委员,并在淡江、淡专、东吴、东海等各大专执教,现为国立艺术学院教授。

他是国内第一位以田野调查方式研究台湾平地民俗史迹的人,曾获国家文艺奖、行政院文化奖。著有「台湾历史百讲」、「台湾开拓史话」、「台湾寺庙大全」、「台湾胜迹采访册」七册、「台湾寺庙概览」、「台湾史迹源流」及口述「鲲岛探源-台湾各乡镇区的历史与民俗」、「林衡道谈俚谚」等书。
第3个回答  2008-10-30
底下都是「所有的台湾历史学家」
没有列出表的 都是些阿猫阿狗
我是台湾大学历史所研究生

* 柏杨
* 陈永发
* 陈荆和
* 陈芳明
* 陈鹏仁
* 傅乐成
* 郭廷以
* 胡春惠
* 许达然
* 许冠三
* 胡秋原
* 黄昭堂
* 蒋永敬
* 林满红
* 林瑞明
* 李敖
* 李筱峰
* 刘翠溶
* User:RushdimIDlike
* 廖风德
* 卢建荣
* 史明
* 宋晞
* 沈刚伯
* 陶元珍
* 杜正胜
* 吴密察
* 吴相湘
* 吴俊才
* 王曾才
* 王泛森
* 王裕民
* 汪荣祖
* 王育德
* 许世楷
* 严耕望
* 余英时
* 张炎宪
* 张玉法
* 朱倓
* 朱浤源
* 吕理政
* 康乐
* 彭国栋
* 曹永和
* 王远义
* 连横
* 钮先钟
* 钱穆
第4个回答  2008-10-29
诸葛强《我看台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