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王载 弃官传道的中国著名布道家

有谁知道其生平
谢谢,有更详细的资料吗?

王载 (1898-1975),福建福州人,1898年3月26日出生。福州是中国因战败而被迫开放的最早通商口岸之一,随�商人的进入,传教士也随之而来,因此福州也成为中国接受基督教最早的城市之一,同时亦是基督教在中国产生和培养出教会领袖人物最多的两个地区之一(另一个是山东),如有宋尚节、倪柝声、王载、王峙、王连俊、谬绍训、陆忠信、魏光禧等,他们对中国教会的复兴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弃军从主

载的家族并非基督化家庭,家裏没有一个人是信耶稣的,将王载带到教堂接触基督的人,是他的妻子潘少容。自从结婚后,王载在新婚妻子的带领下入教堂,查圣经,受圣灵的催迫,决心皈依基督。

1917年,王载前赴南京海军学校就读,得名牧高师竹(贵格会)、贾玉铭(长老会)及孙喜圣等的指导,设查经班,专请海军同学来查经。不过,王氏此时仍未确定自己是否得救,《王载见证录》写道:「1918年11月11日晚间,我心裏十分痛苦,自思我做了教友一年多,毕竟得救了没有?果能上天堂麼?又觉心灵中的污秽尚未除净,假若主今日来,我如何能安然见主?」

经过两年时间,王载终於被圣灵所感化,於1920年在厦门海边受浸归主,他的见证说:「主使我明白浸礼的意义,藉�浸礼归入主的死,和主一同埋葬,也在这裏与主一同复活,遂遵主旨於1920年1月19日浸於厦门鼓浪屿海边,时正严冬,虽全身浸入海中,而身体无恙。」

一年后,王载又面临另一次疑惑,他不知自己应该从事海军抑或专心传道。他说:「我在海军已经九年,受国家栽培,一旦言去,谈何容易?九年之功将废於一旦;平日所学将归於无用......然那离开吧,离开吧的声浪,催促我十分紧急。我瞻望主耶稣的十字架,我为他撇下一切,算得甚麼?遂立志离开海军,终身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

靠主度日

王载相信神是信实的,对他的仆人绝对负责任,故他不受聘於任何教会,不参加任何教会团体,在没有资金、没有根据地的情况下,过信心的生活,成为中国最早的「自由传道人」。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有人以我既无资,又无根据地,虑我生活无以为继。但圣经说『耶和华是坚固台,义人奔入便得安稳。』(腓四:19)又说『我的神必照他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裏,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这就是我最丰富的『资本金』。」

王载认为靠信心生活的人,有几个根本的原则:一是不接受固定的薪给;二是不借贷(不欠债);三是不题捐;四是不将自己的缺乏告诉人或暗示人;五是自己还要奉献。虽然没有薪给,但王载一点不担心自己的生活,他说:「我既完全靠主度日,免不了经过试炼,有时实无余粮,似乎不能举炊了;有时手无余资,似乎无以备膏油了。主却俯听我的祷告,照他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裏供给我们以需用,所以我常以我有永不倒闭的银行。」

有一次讲道后,王载更将自己的三张毕业证书烧掉了,表示自己的义无反顾。

复兴火炬

1921年,王载每主日在福州「子园」主持聚会,又开复兴布道会,受感而信者越来越多,后来为神所重用的陆忠信和谬绍训,就是在那次聚会中明白得救的真理。那时王连俊访问福州,见复兴之火蔓延,遂亦辞去海军官职参加事奉。其后大批青年学子加入,成为一支壮大的十字军,不单参加团体布道,更披上写有「信耶稣的就得救」、「人人都是罪人」的福音布上街,使碰�的人都得救。

除了在福州以外,王载也将复兴的火炬带到华东,1925年在上海,满有圣灵的力量,带领会众信主,很多基督徒把生命重新献上,为主作工,其中几人更成为教会有名的领导人物,其中便包括计志文牧师。

1925年,王载又将火炬传至华北,在陕西布道时有一千人归主。

1926年,王载曾被邀请到香港讲道,布道会的地点是利舞台大剧院,以剧院开布道会,实属破天荒第一次,可见盛况之空前。蔡邝爱平师母记录说:「利舞台楼下二楼、三楼、讲台上下、各人行道上,都挤满了人,可说是福音大爆炸,为我一生所仅见。」

1928年王载又被邀请到香港开第一届培灵研经会,期间,在翟辅民牧师的促成下,王载落实了到南洋进行宣教工作的计划,先后到过安南、新加坡、爪哇、巴城等地,1929年进入印尼诸岛,经东婆罗州和香港回国。

这次宣教工作十分顺利,亦坚定了他们在南洋群岛宣教的决心,於是在回来后,与几位同有负担的牧师起草章程,成立固定的传教组织,名为「南洋布道团」,设机构於广西悟州,王载为主席。

王载马不停蹄,在国内多处地方主领奋兴大会,先后到过上海、杭州、青岛、济南、北京等地,唤起国内同道往海外宣教,各地反应热烈,纷纷奉献,由是南洋布道团的工作,由中国教会的信徒共同承担,为名实相符,遂更名为「中华国外布道团」,成为中国第一个差会。

《中国基督教人物小传》写道:「此后王载更是全心全意於国外的布道工作,领导此第一个中国差会,风尘仆仆四十余年,前后到过三十余国,他在1955年左右,谈到该团到当时为止,已有三十余位同工,分布於越南、印尼各地,在1945至1955年十年中,共设立了九座新的礼拜堂,信徒在五千以上。」

王载晚年,来往於港、台、美、澳各地,布道宣教,全无倦意,直到在世的最后数年,始定居於美国加州。

天天读经

王载没有进过神学院,也没有接受过传统的神学训练,他之所以能成为出色的布道家,是因为他一生研经不断,数十年如一日。他的弟弟回忆说:「他(王载)一生得力之处,是在於他爱慕圣经,如渴鹿爱慕溪水!诵读之余,昼夜思想。」

读经使王氏相信这裏有一位创天造地的真神,满有慈爱、怜悯和公义;我们都是违反了神诫命律法的罪人,但透过主耶稣基督的降世,为我们的罪钉死在十字架上,作了我们的中保,我们才得与神和好。

他为自己立下了一个规矩,就是「未读圣经,不进早餐」,因为他看神口中的言语重於他所需用的饮食,所以他决定先进灵粮,然后才饮食。此后,他以此标语为座右铭,后来葛培理、比尔斯等布道家也曾引用这句标语。

王载一生读过旧约至少五十九遍,新约一百六十三遍,诗篇和箴言各五百一十三遍。

王载为中国教会的复兴贡献不少,因他而献身的名牧很多,都是那时复兴火炬的传递者。「主拯救他,主选召他,主使用他,主保守他。」这四句话可以说是对王载一生的盖棺定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5-16
王载 (1898-1975年)是福州人,国内的所谓「自由传道人」,「走方宣教者」的第一个,并不说是从他开始才这样做。不过踏实最出名,有榜样的。

弃军传道
王载生於非基督徒家庭,是新婚妻子潘少容引领他归向基督。 1917年,王载前赴南京海军学校就读,参加名牧高师竹(贵格会)、贾玉铭(长老会)及孙喜圣等的查经班。 1920年1月19日,时正严冬,他在厦门鼓浪屿海边受浸。 1921年,王载辞去海军军官,专门传道。开始在福州「子园」主持聚会。但他并没有任何差会支持,只凭信心生活。不接受固定的薪给;不借贷;不题捐;不将自己的缺乏告诉人或暗示人;自己还要奉献。甚至将自己的三张毕业证书烧掉。

他初期的时候常常去露天布道。他走到哪里就传到哪里,常常穿上写有「信耶稣得救」、「人人都是罪人」的衣服上街布道。很像约翰卫斯理当时的情形。所以现在叫「走方宣教者」就是他随走随传。
后来他和一班比他年轻的人:倪柝声,弟弟王峙(后来「圣经报」的主笔),缪绍训,陆忠信,魏光禧一批青年学生组织一个团队的侍奉,成立了「基督徒聚会处」。王连俊亦辞去海军官职参加事奉。
但是他到1924年的时候分开。他主要是在一些看法上有一些不同,比如教会的组织,或是倪柝声他们的看法是反对宗派,但是王载认为应该跟西方宣教士合作。所以有些看法渐渐不同他们就分开了。

第一个中国差会
1928年,在宣道会的翟辅民牧师的促成下,王载到南洋进行宣教工作,先后到过安南、新加坡、爪哇等地,1929年回来后,在广西梧州成立「南洋布道团」,后来改名叫中华国外布道团,他担任负责人。这是第一个中国差会。
此后四十多年,他马不停蹄,前后到过三十余国。直到在世的最后数年,始定居於美国加州。

他讲道有一个特色就是每次讲道,不超过三十分钟。讲道长容易,其实江段最难因为你讲短,又要言之有物,又要令人有供应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像宋尚节的讲道常常都很长,因为圣灵感动他,然后指责罪恶。所以通常聚会都要粮,三小时是很平常的。王载通常不超过三十分钟,但是一个布道家三十分钟能够让人信主就需要很高的功力。

未读圣经,不进早餐
他早年传道的一句很有名的话就是「不读圣经,不进早餐」(No Bible, No breakfast)这一句话后来在中国夜游很大很大的影响。意思就是说早餐之前先读圣经,不要先管理吃饭的事情,这当作一种勉励就是要认真读圣经。

本时期具代表性的中国传道人

石美玉
贾玉铭
刘廷芳
宋尚节
倪柝声
王载
王明道
中国自立教会
第2个回答  2006-05-16
http://book.edzx.com/
http://www.ccblog.net/more.asp?name=jessie_dy&id=3835
王载 (1898-1975),福建福州人,1898年3月26日出生。福州是中国因战败而被迫开放的最早通商口岸之一,随�商人的进入,传教士也随之而来,因此福州也成为中国接受基督教最早的城市之一,同时亦是基督教在中国产生和培养出教会领袖人物最多的两个地区之一(另一个是山东),如有宋尚节、倪柝声、王载、王峙、王连俊、谬绍训、陆忠信、魏光禧等,他们对中国教会的复兴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弃军从主

载的家族并非基督化家庭,家裏没有一个人是信耶稣的,将王载带到教堂接触基督的人,是他的妻子潘少容。自从结婚后,王载在新婚妻子的带领下入教堂,查圣经,受圣灵的催迫,决心皈依基督。

1917年,王载前赴南京海军学校就读,得名牧高师竹(贵格会)、贾玉铭(长老会)及孙喜圣等的指导,设查经班,专请海军同学来查经。不过,王氏此时仍未确定自己是否得救,《王载见证录》写道:「1918年11月11日晚间,我心裏十分痛苦,自思我做了教友一年多,毕竟得救了没有?果能上天堂麼?又觉心灵中的污秽尚未除净,假若主今日来,我如何能安然见主?」

经过两年时间,王载终於被圣灵所感化,於1920年在厦门海边受浸归主,他的见证说:「主使我明白浸礼的意义,藉�浸礼归入主的死,和主一同埋葬,也在这裏与主一同复活,遂遵主旨於1920年1月19日浸於厦门鼓浪屿海边,时正严冬,虽全身浸入海中,而身体无恙。」

一年后,王载又面临另一次疑惑,他不知自己应该从事海军抑或专心传道。他说:「我在海军已经九年,受国家栽培,一旦言去,谈何容易?九年之功将废於一旦;平日所学将归於无用......然那离开吧,离开吧的声浪,催促我十分紧急。我瞻望主耶稣的十字架,我为他撇下一切,算得甚麼?遂立志离开海军,终身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

靠主度日

王载相信神是信实的,对他的仆人绝对负责任,故他不受聘於任何教会,不参加任何教会团体,在没有资金、没有根据地的情况下,过信心的生活,成为中国最早的「自由传道人」。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有人以我既无资,又无根据地,虑我生活无以为继。但圣经说『耶和华是坚固台,义人奔入便得安稳。』(腓四:19)又说『我的神必照他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裏,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这就是我最丰富的『资本金』。」

王载认为靠信心生活的人,有几个根本的原则:一是不接受固定的薪给;二是不借贷(不欠债);三是不题捐;四是不将自己的缺乏告诉人或暗示人;五是自己还要奉献。虽然没有薪给,但王载一点不担心自己的生活,他说:「我既完全靠主度日,免不了经过试炼,有时实无余粮,似乎不能举炊了;有时手无余资,似乎无以备膏油了。主却俯听我的祷告,照他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裏供给我们以需用,所以我常以我有永不倒闭的银行。」

有一次讲道后,王载更将自己的三张毕业证书烧掉了,表示自己的义无反顾。

复兴火炬

1921年,王载每主日在福州「子园」主持聚会,又开复兴布道会,受感而信者越来越多,后来为神所重用的陆忠信和谬绍训,就是在那次聚会中明白得救的真理。那时王连俊访问福州,见复兴之火蔓延,遂亦辞去海军官职参加事奉。其后大批青年学子加入,成为一支壮大的十字军,不单参加团体布道,更披上写有「信耶稣的就得救」、「人人都是罪人」的福音布上街,使碰�的人都得救。

除了在福州以外,王载也将复兴的火炬带到华东,1925年在上海,满有圣灵的力量,带领会众信主,很多基督徒把生命重新献上,为主作工,其中几人更成为教会有名的领导人物,其中便包括计志文牧师。

1925年,王载又将火炬传至华北,在陕西布道时有一千人归主。

1926年,王载曾被邀请到香港讲道,布道会的地点是利舞台大剧院,以剧院开布道会,实属破天荒第一次,可见盛况之空前。蔡邝爱平师母记录说:「利舞台楼下二楼、三楼、讲台上下、各人行道上,都挤满了人,可说是福音大爆炸,为我一生所仅见。」

1928年王载又被邀请到香港开第一届培灵研经会,期间,在翟辅民牧师的促成下,王载落实了到南洋进行宣教工作的计划,先后到过安南、新加坡、爪哇、巴城等地,1929年进入印尼诸岛,经东婆罗州和香港回国。

这次宣教工作十分顺利,亦坚定了他们在南洋群岛宣教的决心,於是在回来后,与几位同有负担的牧师起草章程,成立固定的传教组织,名为「南洋布道团」,设机构於广西悟州,王载为主席。

王载马不停蹄,在国内多处地方主领奋兴大会,先后到过上海、杭州、青岛、济南、北京等地,唤起国内同道往海外宣教,各地反应热烈,纷纷奉献,由是南洋布道团的工作,由中国教会的信徒共同承担,为名实相符,遂更名为「中华国外布道团」,成为中国第一个差会。

《中国基督教人物小传》写道:「此后王载更是全心全意於国外的布道工作,领导此第一个中国差会,风尘仆仆四十余年,前后到过三十余国,他在1955年左右,谈到该团到当时为止,已有三十余位同工,分布於越南、印尼各地,在1945至1955年十年中,共设立了九座新的礼拜堂,信徒在五千以上。」

王载晚年,来往於港、台、美、澳各地,布道宣教,全无倦意,直到在世的最后数年,始定居於美国加州。

天天读经

王载没有进过神学院,也没有接受过传统的神学训练,他之所以能成为出色的布道家,是因为他一生研经不断,数十年如一日。他的弟弟回忆说:「他(王载)一生得力之处,是在於他爱慕圣经,如渴鹿爱慕溪水!诵读之余,昼夜思想。」

读经使王氏相信这裏有一位创天造地的真神,满有慈爱、怜悯和公义;我们都是违反了神诫命律法的罪人,但透过主耶稣基督的降世,为我们的罪钉死在十字架上,作了我们的中保,我们才得与神和好。

他为自己立下了一个规矩,就是「未读圣经,不进早餐」,因为他看神口中的言语重於他所需用的饮食,所以他决定先进灵粮,然后才饮食。此后,他以此标语为座右铭,后来葛培理、比尔斯等布道家也曾引用这句标语。

王载一生读过旧约至少五十九遍,新约一百六十三遍,诗篇和箴言各五百一十三遍。

王载为中国教会的复兴贡献不少,因他而献身的名牧很多,都是那时复兴火炬的传递者。「主拯救他,主选召他,主使用他,主保守他。」这四句话可以说是对王载一生的盖棺定论。
第3个回答  2006-05-24
王载生于非基督徒家庭,是新婚妻子潘少容引领他归向基督。 1917年,王载前赴南京海军学校就读,参加名牧高师竹(贵格会)、贾玉铭(长老会)及孙喜圣等的查经班。 1920年1月19日,时正严冬,他在厦门鼓浪屿海边受浸。 1921年,王载辞去海军军官,专门传道。开始在福州“子园”主持聚会。但他并没有任何差会支持,只凭信心生活。不接受固定的薪给;不借贷;不题捐;不将自己的缺乏告诉人或暗示人;自己还要奉献。甚至将自己的三张毕业证书烧掉。

他初期的时候常常去露天布道。他走到哪里就传到哪里,常常穿上写有“信耶稣得救”、“人人都是罪人”的衣服上街布道。很像约翰卫斯理当时的情形。所以现在叫“走方宣教者”就是他随走随传。
后来他和一班比他年轻的人:倪柝声,弟弟王峙(后来“圣经报”的主笔),缪绍训,陆忠信,魏光禧一批青年学生组织一个团队的侍奉,成立了“基督徒聚会处”。王连俊亦辞去海军官职参加事奉。
但是他到1924年的时候分开。他主要是在一些看法上有一些不同,比如教会的组织,或是倪柝声他们的看法是反对宗派,但是王载认为应该跟西方宣教士合作。所以有些看法渐渐不同他们就分开了。

[编辑]第一个中国差会
1928年,在宣道会的翟辅民牧师的促成下,王载到南洋进行宣教工作,先后到过安南、新加坡、爪哇等地,1929年回来后,在广西梧州成立“南洋布道团”,后来改名叫中华国外布道团,他担任负责人。这是第一个中国差会。
此后四十多年,他马不停蹄,前后到过三十余国。直到在世的最后数年,始定居于美国加州。

他讲道有一个特色就是每次讲道,不超过三十分钟。讲道长容易,其实江段最难因为你讲短,又要言之有物,又要令人有供应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像宋尚节的讲道常常都很长,因为圣灵感动他,然后指责罪恶。所以通常聚会都要粮,三小时是很平常的。王载通常不超过三十分钟,但是一个布道家三十分钟能够让人信主就需要很高的功力。
[编辑]未读圣经,不进早餐
他早年传道的一句很有名的话就是“不读圣经,不进早餐”(No Bible, No breakfast)这一句话后来在中国夜游很大很大的影响。意思就是说早餐之前先读圣经,不要先管理吃饭的事情,这当作一种勉励就是要认真读圣经。

参考资料:http://eeeeee.org/wiki/%E7%8E%8B%E8%BC%89

第4个回答  2006-05-27
dsrsdxfv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