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悲秋的古诗词

如题所述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秋词 》
刘禹锡(唐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声赋 》
欧阳修(宋代)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天净沙·秋 》
朱庭玉(元代)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23
关于秋:
一日三秋 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万古千秋 形容延续的时间极久.
叶落知秋 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一叶知秋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月旦春秋 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望秋先零 比喻体质弱.也比喻未老先衰.
平分秋色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社燕秋鸿 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望穿秋水 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明察秋毫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
秋月春风 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秋荼密网 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秋水伊人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秋扇见捐 见:被;捐:弃.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秋色平分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秋毫之末 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秋毫无犯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秋高气爽 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秋风团扇 秋风起后,扇子就用不到了.旧时比喻不再受男子宠爱的女子.
秋风扫落叶 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秋风过耳 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千秋万岁 千年万年.形容岁月长久.
千秋万代 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老气横秋 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皮里阳秋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皮里春秋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琨玉秋霜 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落叶知秋 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利析秋毫 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各有千秋 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疾风扫秋叶 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
洞察秋毫 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春去秋来 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