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王导的简介 王导谢安是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王导和谢安没有关系。

王导简介:

王导公元276年出生在琅玡郡临沂县,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

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王敦之乱时,王导拒绝王敦欲废元帝而立幼主的想法。不久,又受元帝遗诏辅立晋明帝。其后进位太保。

明帝驾崩后,王导与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并反对庾亮征历阳太守苏峻入京。“苏峻之乱”平定后,他驳斥众人企图迁都的念头,稳定局势。

此后联合太尉郗鉴继续执政,虽与重臣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公元339年,王导去世,年六十四。

而谢安在公元320年出生,由此可以看出当王导去世的时候,谢安只有十九岁,因此王导和谢安之间没有关系。

扩展资料:

东晋也有四大家族,王谢桓庾。其中又以王、谢两家为最,在王导当政时,王家权势达到了巅峰。王导是东晋联合创始人之一,被誉为江左管夷吾,才能堪比管仲

谢家则是在谢安当政时到达巅峰。不过,谢安不是凭一己之力,而是奋三世之余烈。从谢安往前数三辈儿,代代有功名。

曾祖父谢缵,任曹魏的典农中郎将,职权相当于三国的太守,今天的市长。祖父谢衡,曾任太子太傅,换言之,当过太子爷的老师。

他父亲谢裒,任吏部尚书,相当于中央组织部部长。所以,谢安一出生就是官四代。他不仅家世好,还是一枚风神秀彻的帅哥。

据说,谢安有个朋友创业,5万把蒲葵扇卖不出去,谢安见他快吃土了,便借来一把蒲葵扇,成天摆弄在手。

结果蒲葵扇成了爆款大卖,他有轻微鼻炎,吟诗时会有鼻音。洛阳的文艺青年们为了模仿他,连吟诗也故意捂着鼻子。

谢安二十多岁时,大家都觉得他的仕途将飞黄腾达。然而,他没有出仕做官,而是选择了隐居东山。

一方面,谢安个性洒脱不羁,想过无案牍之劳形的生活。另一方面,谢安在娘胎里就实现了财富自由,无需为稻粱谋。

即便是隐居,也隐得潇潇洒洒,不用像陶渊明那样箪食瓢饮。最关键是东晋朝廷贪腐成风,谢安不愿和官场同流合污。

隐居的那段时光,谢安广结天下名士,有时,谢安与支道林、许询会于王濛家中,坐而论道。大家讨论《渔父》篇时。

在座多数人只能说百言,名僧支道林能说七百余言,等众人都讲完,谢安一发言,洋洋万余言!而且不是总结陈词,阐述的是独到见解,众人无不叹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赤龙[1] 、阿龙。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谋反并攻入建康,欲废元帝而立幼主,因王导不赞同,只得退回武昌。不久,王导受元帝遗诏辅立明帝,迁司徒。“王敦之乱”平定后,进位太保。太宁三年(325年),明帝崩,王导与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庾亮不听王导等人的劝谏,执意征历阳太守苏峻入京,致使其举兵反叛。咸和四年(329年)“苏峻之乱”平定后,王导驳斥众人欲迁都的念头,稳定局势。此后联合郗鉴继续执政,虽与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咸康五年(339年)卒,年六十四。成帝举哀于朝堂,遣使追谥“文献”。[2] 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
王导善书法,以行草最佳。他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