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鹿寨》全诗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鹿柴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但:只。闻:听见。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照:照耀(着)。

扩展资料:

简析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3

释义: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

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原诗:

《鹿柴》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2、但:只。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4、照:照耀(着)。


扩展资料: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鹿柴》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鹿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2-05

古诗《鹿寨》全诗的意思是空阔的山中,看不见一个人,但偶尔能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夕阳的余辉射入茂密的林中,又映照在绿绿的苔藓上。

【作者】唐代,王维。

【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

【鹿寨】秦,属桂林郡地。汉,分属潭中、始安二县地。三国,初沿袭汉制;吴甘露元年(265年)析始安地(属零陵郡)南部置常安县,境内分属潭中、始安、常安三县地。西晋太康五年(284年),常安县改名长安县,属桂林郡。

【代表作品】《相思》  《山居秋暝》

【表达感情】即以动衬静更能达到写静的效果,把诗人心中想要追求的静表达了出来,虽有人语,但给人感觉是一种超脱尘世的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11
古诗《鹿寨》全诗什么意思?
我来答
子虞27
来自百度知道认证团队 2018-11-28
意思是: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鹿柴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但:只。闻:听见。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照:照耀(着)。
扩展资料:
简析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9-09
释义: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
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原诗:
《鹿柴》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2、但:只。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4、照:照耀(着)。
扩展资料: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鹿柴》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