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赏月赏秋香”的下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赏花赏月赏秋香”的下句:思君思国思社稷。出自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

《唐伯虎点秋香》不仅十分搞笑,而且片中不多的武打场面也显出编导精心的设计。尤其是电影最后唐伯虎大战夺命书生的段落,从唐伯虎一枪挑开剑尖开始,霸王枪几乎是招招抢攻、步步紧逼、豪气冲天,给观众了呈现了一场痛快淋漓、压得住阵脚的决斗场面

扩展资料:

周星驰版的唐伯虎给观众留下了不少经典的对白,比如把蟑螂称为“小强”。该片展示了香港电影人颠覆古典题材的超凡想象力,片中各种后现代手法层出不穷,包括行为艺术绘画、现代打击乐表演、时装模特步态、充满广告词汇的毒药介绍,以及“面目全非脚”之类的搞笑创意;

这部影片的笑料十足,周星驰在这种带有现代感的古装片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而且唐伯虎这个人物的故事也很符合周星驰的路子:一方面,这个角色有其身份低微的时候,这种小人物行为虽然难免有点卑鄙但又具有符合小市民的心理;

另一方面,这个角色又有其高贵之处,唐伯虎一身出神入化的武功和画技都是他的资本,所以当他自认“美貌与智慧并重、英雄与侠义的化身”的时候,观众也不当它全是笑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1

经查证,“赏花赏月赏秋香”是对联中的下联,因为是平声结尾的。

全联为:

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八目共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对联详解

定义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特征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例句

    迎春迎喜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

    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盛世和谐添锦绣,伟业腾飞更辉煌

    鸿运当头迎百福,吉星高照纳千祥

    发财地八方进宝,开福门四季平安

    吉祥平安天赐福,荣华富贵地生财

总结: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不管喜事、白事、节日、对联都是烘托氛围的重要因素,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你我义不容辞。

参考资料:楹联的概念阐释  . 中华国粹 . 2013-03-27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12
一朵梨花压海棠

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八目共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节。在英语中,单词“car”与“jeep”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但音节不相等。而汉语“卡车”与“吉普”,数量相等又音节相等。汉语之所以能实现“音节”相等,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音节、语素、文字三位一体。汉语每个音节独立性强,都有确定的长度和音调,音调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今有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四声,皆分平仄两大类。平对仄即谓相拗。这样,汉语的语素与语素之间(即字与字之间)就能建立起字数相等、平仄相谐的对仗关系。而英语中,即使事物的名称、概念能够相对,单词的数量和词性能够相对,两个句子的句式能够相对,但其音节长短不一,独立性弱,可自由拼读,又无声调,故无法相对。
第3个回答  2020-03-23
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八目共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你是问这个上联吧??没有下句啊,只有上句!
孤舟寒夜渡长江,赏花赏月赏秋香
第4个回答  2021-03-21
赏花赏月赏秋香。识艳识才识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