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季羡林“爱国”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如题所述

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 ——季羡林

我的 “人生四要”:爱国、孝亲、尊师、重友。——季羡林

你们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是渺小的。——季羡林

歌颂我们的国家是爱国,对我们国家的不满也是爱国,这是我的看法。——季羡林

爱国主义这个词是一个很好的词,大家一听爱国主义,都是不会批判的,因为每个民族都有权利爱自己的国家。但它同我们市场上的货物一样,有真货,有假货,有冒牌的。我以为爱国主义应该分两种:一种是真正的,一种是假冒伪劣的。这个区别并不难。大家知道,日本侵略中国,中国人,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要抗日。这个大家没有否定。那么日本人也高呼爱国主义,东条英机也高呼爱国,但是把中国的爱国主义与日本的爱国主义一对比,中间的区别是很大的。因此我就想,真正的爱国主义是正义的爱国主义,应该是这样:它不允许别的民族侵略自己,这是一;第二,也不侵略别的民族。因此,我认为真正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相联系的。假的爱国主义就是侵略别人、压迫别人,然后反而高呼爱国。——季羡林

“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和谐这一伟大的概念,是我们中华民族送给世界的一个伟大的礼物,希望全世界能够接受我们这个‘和谐’的概念,那么,我们这个地球村就可以安静许多。从中国文化的传统来说,我们是不讲弱肉强食的。张载在《西铭》中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民,都是我的同胞兄弟;物,包括植物都是我的伙伴。这就是中国的思想。‘和谐’这个概念,有助于全世界人民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爱护。”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散文家、翻译家、文学家、佛学家、作家。季羡林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他精通9国语言,即汉语、南斯拉夫语、梵语、阿拉伯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吐火罗语。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2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临清市)康庄镇,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叔季嗣诚。幼时随马景恭识字, 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产生兴趣,1929年,入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其国文老师董秋芳是鲁迅的朋友,还是著名翻译家。他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夹竹桃》等文章便集中体现了这种风格。季羡林还是一位坚定而忠贞的爱国者。2004年4月,93岁的季羡林通过《人民日报》寄语全国的中小学生:“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同伴和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