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蜀道之难

如题所述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则是第一道屏障,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

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赏析

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作者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06
第一层:自开头至“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从侧面来进描写蜀道之难.
开首四句是全文的总纲.开篇即连用三个叹词,强烈的咏叹凭空而起,震惊人心,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切入正题.
“蚕丛及鱼凫“以下六句,诗人讲述了蜀国、蜀道的历史.从传说中的蚕丛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岁未与秦塞往来,太白、峨嵋之颠只有“鸟道”可行.地理的阻隔割断了蜀国与外界的交往,似乎也割断了历史.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由历史讲到今日蜀道的来历,引入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五丁开山”,始有人迹可至的“蜀道.”既称“天梯”、“石栈”,其险难程度,不言而知.如此得见地理的险峻,开路之艰难,这为蜀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彩,烘托出艰险奇异的气氛.
第二层: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具体从正面描写蜀道的峻险高危,表现跋涉攀登之难.
先从古神话说起.“六龙回日”,是说山峰高耸入天,连太阳神的龙车都无法通过.与险峻的高山相映、更显出道路的险绝的,是山下湍激回漩的河流.山峦的高峻险阻,即使善飞如黄鹤,善攀如猿猱,也都为之发愁.这样波澜迭起,将蜀道之难写得无以复加.
“青泥何盘盘”以下四句,诗人另辟蹊径,从游蜀者的感受与对游蜀者的安危关怀方面来写.山道九曲高危,仰首看参、井等星宿,几乎手可抚触,不由得叫人呼吸紧张,抚胸长叹.仅几个细节动作描写,即勾勒出人行蜀道之困危状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受.
“问君西游何时还”二句,诗人笔锋一转,以虚拟问答的方式,借问友人何日归来,引出旅人面对“畏途”的羁旅愁思.
“但见悲鸟号古木”以下七句,描绘了洪荒丛林中悲鸟的号鸣,月夜子规的啼叫,这些都能增添旅人的悲凉孤独之感,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实难于上青天.以自然环境气氛烘托人的主观感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李白在本诗中加以运用,更是想落天外,出人意表.
“连峰去天不盈尺”以下六句,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 “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气势,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
第三层: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尾,写蜀地形势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表现居留之难.
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极写剑阁雄关的险要.蜀中要塞剑阁,座落在崇山峻岭之上.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兼以猛虎、长蛇,“杀人如麻”,进一步突出其环境之险恶.
至此,诗篇归结为望“君”早归之意.西望锦城,慨叹蜀道之难,这是作者的感慨,又是行者的感慨,同时也是此诗留给读者的深切感受.也隐含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3)精华鉴赏
将神话传说、想象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是本诗的最主要艺术特点.三者相辅相成,生动描绘出了蜀道峥嵘翠嵬的面貌和它阴森深邃的气氛,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高峻和难以攀登的可畏可叹,还为蜀道涂抹上一层古朴凄凉、离奇迷幻的色彩,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奔放恣肆,也是本诗一大特点.诗歌句式以七言句为主,又间杂了三、四、五、六、八言等句式,变化频频,灵活多样;语言或匀称对偶,或散漫舒展,或精炼凝重,或通俗轻快,摆脱了一般诗歌中节奏统一板滞的现象,造成了参差错落、变化有致的美感和韵味.诗歌句式和语言的这种特色,正是李白豪放不羁的飘逸个性的体现.
诗歌中三次惊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主观色彩浓厚,给人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感.随着景物的描写,惊叹之情不断加强,也使艺术效果逐步得以强化,使诗歌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6

第3个回答  2020-03-04
借景抒情,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