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字的演变过程

如题所述

禾字的演变过程具体如下:

一、字形演变

1、禾,象形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像一株成熟了的谷子:上部下垂的一笔像沉甸甸的谷穗,把谷子的杆都压弯了,中部像谷子的杆和叶子,下部像根须,字的构造十分形象逼真。

2、金文与甲骨文大致相同,只是像谷穗的一笔发生了讹变或简化,还是那株成熟了的谷子,这时的谷穗看起来要更大更沉,有的字形表示叶子和根部的部分距离更近,都挨到了一起。

3、小篆字形基本统一,突出小篆的特征,谷穗变小了,叶和根也是弯曲的了,根系发达,根部要远远长于叶子,就像篆文中的“木”字,上面加了一撇,所以有人说“禾”从“木+丿”。

4、隶书延续小篆的写法,但笔画开始变得平直,两片叶子变为一横,侧根变为一撇一捺,整个字形就像“木”字上加了一撇。楷书继承隶书的写法,写作现代的“禾”。

二、含义

1、“禾”的本义就是指谷子,又称粟、小米。禾,嘉谷。二月开始生长,八月成孰,处四季之中,得阴阳之和,所以称它为禾。《说文解字》:“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从木,凡禾之属皆从禾。”

2、《广雅·释草》:“粢黍稻其采谓之禾。盖凡谷皆以成实为费,禾象穗成,故为嘉谷之通名,谷未秀曰苗,已秀曰禾。”粢zī,本义为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泛指谷物。秀指植物抽穗开花(多指庄稼)。

3、禾是汉字部首之一,从“禾”的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示谷类植物的,如:秧、稻、黍、穗、稼、稞等;另一类是表示与谷类有关行为的,如种、租、税、秀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