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四大流派及其观点

如题所述

一、传统学派

传统学派,也被称作经验学派或管理学派,主要指的是从经验事实出发来考察社会现象,并侧重于开展传播效果研究的学派,它是相对于善于以思辨性的方法考察社会现象的批判学派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经验学派主要指的是以美国为主的主流传播研究,被施拉姆誉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的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则是经验学派的典型代表。

经验学派作为美国和西方的主流传播研究范式,成果丰富,美国学者洛厄里和德弗勒总结了经验学派的14个著名研究成果,成书为《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

经验学派的主要特征在于经验性的研究方法、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一)经验性的研究方法

所谓经验性的研究方法,是一种运用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对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方法,这种方法论的前提在于研究者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承认规律的可验证性、承认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经验性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实证方法对规律的客观性加以验证,讲求客观性与逻辑性。

因此,经验性的研究方法首要目标就是收集有关理论假设的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实证过程要客观与可重复,以便为其他学者提供验证的手段,通过分析数据或材料得出的结论需经过公开学术讨论,以便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

经验性的研究方法强调切实可靠的经验材料或客观数据,主张从环境或外部条件的变量出发来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数据理性。但是经验性的研究方法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局限性。

首先,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具有无限的复杂性,尤其涉及主体的精神和理性活动时,经验材料并不具有权威性;其次,目前经验性研究所依赖的技术主要是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调查问卷被认为仅具有概率意义上的科学性,而控制实验也说明不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再者,经验性研究所依赖的主要是个人或小群体的经验材料,在对社会微观现象的研究上具有一定的效用,但在考察社会历史和宏观社会结构方面缺乏科学性;最后,虽然经验性的研究方法强调客观性,但纯客观只能是一种幻想。

(二)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

实用主义是西方广为流传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哲学流派,它认为判断事物或真理的标准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它引起的客观行为,认为“真理就是为我所用”,强调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立足社会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正是这种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导致了经验学派及其注重效果研究,诸如拉斯韦尔的宣传研究、霍夫兰的说服研究、拉扎斯菲尔德的应用社会研究局等,重点考察传播对人的心理、态度、行为的影响,以及关注如何通过传播来实现个人或群体的目标,上文中所提到的《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皆是如此。

(三)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经验学派,也被称之为管理学派或行政学派,是由于他们所坚持的多元主义的社会观,他们否认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阶级分配社会,反而认为其是一个由多元利益相互竞争、相互制衡的社会。因此,传播学的任务不是为了变革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是通过改进传播机制来实现社会管理。

经验学派的这种多元主义的意识形态,决定了其不会站在批判的立场去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众传播,而是出于维护现存制度的目的,从“管理”的角度对其做些修复。正是由于这种多元的社会观,收到了来自批判学派的诸多批评。

二、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起源于欧洲,实际上是欧美等国坚持批判的观点和方法的研究的总称,是不同的观点和方法的集合体,而不是特指某一学派,包括作为开端的法兰克福学派、从宏观角度切入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派、意识形态理论,以及从微观视角切入的文化研究学派、结构主义符号学、女性主义、文化帝国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

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分歧一方面是在于研究方法上,批判学派反对实证主义的态度,但不反对实证主义的方法,反对将自然的研究方法直接搬用到对人的传播现象的研究上,承认传播学研究的主体是有思想和主观能动性的人,把传播和传媒置于历史、社会、文化的背景下研究,着重考察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等宏观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思辨色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8
一、经验学派(传统学派)
主要指以经验性、定量的研究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侧重于传播效果的研究。经验性研究方法指运用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对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方法。
1、两个重要特征:
(1)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
(2)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2、经验性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则:
(1)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2)首要目标是收集和提供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
(3)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模式或“定理”。
3、缺陷:
(1)可量化、可观察的经验材料是有限的,而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是无限的,况且人的精神和理性活动不能单纯靠经验材料加以说明;
(2)目前经验性研究所依赖的问卷调查、控制实验等程序和技术缺乏精确性和严谨性;
二、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是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
(1)根植于欧洲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深受欧洲传统人文批判思潮的影响。
(2)建立在欧洲独特的传播实践基础之上——欧洲强调公共利益,公共传媒在欧洲大部分国家的传播体制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商业传播体制怀有一种天然的警惕。
(3)西方文明危机,如环境危机、精神危机等,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
(三)文化研究学派(伯明翰学派)
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所的研究。代表人物:霍尔、霍加特等。主要观点:
1、 大众传播是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规定社会关系、行使政治统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 大众传播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二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前者是媒介通过象征事物的选择和加工,将社会事物加以“符号化”和“赋予意义”的过程,后者是受众接触媒介讯息,进行符号解读、解释其意义的过程。
3、 讯息符号是与一定的价值体系和意义体系结合在一起的,大众传媒的符号化活动,在本质上来说是按照支配阶级的价值体系为事物“赋予意义”。
第2个回答  2020-09-28
一、传播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它的形成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
第一,从传播媒介的发展情况来说,媒介的增加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使得许多社
会科学家越来越关注信息与传播的问题,并开始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来研究这些问题。
第二,从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说,信息心理战在战争进程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
第三,与传播学有着许多衔接点的一些社会科学都已经有了充分发展,为传播学?供了 理论和研 究方法的基础。

1.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1)欧洲源流
A. 加布里埃尔·塔尔德(Jean Gabriel Tarde)
a) 原为一名法官,因出版《模仿的法则》而成为模仿理论的创始人。
b) 塔尔德认为,一切社会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而模仿是最常见的,纯粹的发明极少见。模仿是通过人的接触和传播发生,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它分为有意识模仿和无意识模仿,人在集合行为中的模仿是一种无意识模仿,而在社会化过程中的模仿即有意识模仿。其中传播是最基本的互动渠道。
B. 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
a)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 形式社会学的创始人。
b) 他最早提出“传播网络”理论:社会上的个人都由各种信息渠道相互连接。要解释人的行为,最根本的是搞清个人在传播链中的位置。齐美尔将传播网络描述为“舆论的厨房”,其观点对帕克关于“报纸对舆论的作用”研究有所影响。
(2)美国源流
A. 约翰·杜威(John Dewey)
a) 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实证主义哲学家。他构建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也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支持者。
b) 他强调教育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认为大众传播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工具,在改造社会方面潜力巨大。
c) 他主张:“社会不仅由于传播而存在,并且在传播中存在着。”他与帕克等人合作创办《思想新闻报》,以改良社会为宗旨,报道社会科学最新成果,但最终失败。
B. 查尔斯·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
a) 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美国社会学家。他提出镜中我理论(自我发展理论)、初级群体,并与米德共同创立符号互动论。他在《社会组织》一书中专设《传播》一章,对传播定义等许多问题作了论述。
b) “镜中我”理论认为,个人行为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或态度是反映“自我”的镜子。“镜中我”形成的主要机制是传播。传播不仅是个人社会化的途径,而且是社会联结成一个整体的纽带。“镜中我”概念后被米德发展成为“自我”概念。
c) “初级群体”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的群体。初级群体是个人社会化的基础,也是人们“自我”观念发展的摇篮。
C. 罗伯特·帕克(Robert Allan Ridley Parker)
a) 芝加哥学派的领袖,美国社会学家,被称为“大众传播的第一个理论家”。早年曾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与杜威等人合作创办《思想新闻报》以改良社会为宗旨,却最终失败。
b) 帕克发表《移民报刊及其控制》,反对压抑或控制外文报刊,强调其有助于维护种族文化,且有助于读者通过家乡语言传递美国文化,从而融入美国社会。
c) 作为“大众传播的第一个理论家”,帕克将传播定义为:所谓传播,即在某种意义、某种程度上,个人由此得以推测他人态度和看法的社会心理学过程。
D. 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
a) 芝加哥学派中影响仅次于帕克的二号领袖人物,也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互动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b) 曾提出“自我”概念;“主我-客我”理论;自我觉醒(内省式思考);并和库利共同创立“符号互动论”,经由布鲁默总结提出。他去世后,其作品整理成《心灵、自我与社会》等著作。
E. 李普曼(Walter Lippmann)
a) 在《自由与新闻》、《舆论》等论著中,李普曼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加工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
b) “拟态环境”阐述了现代社会“环境的双重性”和大众传播对现代人行为的影响。
c) 刻板成见,指的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