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斗酒诗百篇,古代的诗人酒量究竟如何呢?

如题所述

在很多古装剧中,我们都能看到那时候的人喝酒都是大碗大碗喝得特别豪迈,并且还不会喝醉,喝完仰天大笑出门去,看起来好像每个人的酒量都特别好。

尤其是《水浒传》里的武松,据说在景阳冈打虎之前,就曾创下了连喝十八碗的豪气壮举。这种喝法如果放到现在,恐怕没有人可以全身而退吧。

古时候的人真的酒量比现在的我们好这么多吗?

其实在元代以前,酒的处理没有“蒸馏”这一步骤,因而那时候的酒只是一种发酵酒。这样的酒,度数一般都是只有几度,最高的也就只有十几度。

施耐庵写《水浒传》时,已经有了蒸馏技术,酒的度数大幅度提高,故以为宋朝也有高度酒,才写出“三碗不过岗”“连喝十八碗”这样的故事,其实并不足为信。

这样看来,古代诗人的酒量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大。

比如李白,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当时的斗并非我们所知的10升,《公羊传》里说到“熊蹯不熟,公怒,以斗击而毙之。”这里的斗就是喝酒的杯子,能够顺手拿起来投人,体积并不大;《史记·滑稽列传》里齐威王问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淳于髡答:“臣一斗亦醉,一石亦醉。”“一斗亦醉”,这是说喝得很少,不算什么;“一石亦醉”,这是说喝得很多。

当时的酒度数很低,喝上一斗是很容易的事,也就跟现在的一杯啤酒差不多。

写诗是需要灵感的,酒能使人兴奋,而只喝那么一杯啤酒,就容易激发诗情,酒精就起了作用,这正说明了他酒量并不大。

至于其他诗人的酒量,如果能找到相关记载,只需要记住他们喝的酒和啤酒差不多,自然对于其酒量便能有个大致的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5
从一些文献和诗集当中可以看出来,古代人的酒量都非常好,并且他们当时都是用碗喝酒的,感觉他们每顿都能喝最少两斤以上的白酒。
第2个回答  2020-12-25
其实古代诗人的酒量并不怎么样,古代的酿酒工艺并不是十分的出色,出来的酒只有3~5度,放到现在女生都可以喝十几杯。
第3个回答  2020-12-25
我觉得他们的酒量应该还算可以,但并不如现在人的酒量好,古代的酒度数也不是很高,所以他们的酒量我觉得不是特别厉害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