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不放假,历史上唯一一次禁止过春节是为何?

如题所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如今各大城市都不准燃放烟花,好多人都说没有爆竹声的春节少了几分年味,去年的春节恐怕会成为很多人难忘的一次记忆,因为疫情的缘故,春节期间人们没有走亲访友,没有团圆聚餐,街上空荡荡的,新闻里的消息也让这个节日变得沉重。

大半年过去了,再过几个月又将迎来春节,辞旧迎新是春节的意义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所有华夏儿女无法割舍的一份情怀。可是曾经却有一次禁止人们过春节,所有人都不放假,甚至过节的还会被抓起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其中又有什么隐情呢?

一、春节

春节的来由具体已经没办法查证,关于''春节''的传说倒是不少,像我们听得比较多的就是春节是为了''驱赶年兽'',上古时期春节就已经出现,那时候主要是为了祭祀祈年。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春节有吸收了很多地方的民俗,逐渐有了一些固定的节日习惯,如贴春联、放烟花、年夜饭、守岁等等,南北各地风俗不同,一些风俗也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春节要热闹、要团圆。

中国人对春节有多么重视呢?可以说从家家户户从年尾就来说准备过节了,被称之为小年,这期间买年货、扫房、祭灶等等做一系列的准备,一直到除夕晚上,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完晚饭,然后一起等待着十二点的钟声响起,然后才是真正的春节。春节自然是少不了假期了,如今社会发展,有的人一年到头都休不了几次假,好不容易等到春节才能喘口气。

二、禁止春节

假期、美食、压岁钱,这应该是大多数小孩喜欢过春节的原因,要说不过春节了这些孩子第一个不答应,估计很多成年人都不喜欢。不过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封建社会彻底成了过去式,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打破之前的种种封建思想,这原本是好事,可有的人过于偏激,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否定。

其实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有两面性的,很多西方新学业不一定能适用于我国,可是那时候的人因为封建糟粕就对流传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全面否定,提出全盘西化,甚至连汉字都要抛弃,春节这个传统的中国节日也没能幸免。

1912年1月1日,民国政府将每年的1月1日定为春节,废除了传统春节,而且''严禁商民庆贺春节''。之所以这么改是为了和西方国家接轨,可是老百姓们不懂这些,他们已经习惯了农历春节,私底下还是过的正月初一。

当时老舍家里也过了这样的一回春节,老舍的母亲在除夕那天准备好了团圆饭,那时候的老舍还是方家胡同小学的校长,学校不放假,他匆忙赶回家里吃了一顿饭就要回学校去,母亲十分不解,春节难道不放假吗?这样的改动让很多人都不适应,好在民国政府也没有强制,看大家不习惯还是恢复了传统春节。

三、严厉干涉

1914年人们又热热闹闹的过起了春节,可是孙中山先生还是坚持废除春节的,只是凭他一己之力是没有办法完成这件事的,一直到1928年北伐胜利,南京政府并没有听从大众的声音,直接明令禁止老百姓过传统春节。同年五月七日,南京政府内政部门制定出了8条规定,其中就包括禁止包括春节在内的农历节日庆祝活动。

这次南京政府动真格的了,1930年再次发布相关通知,还要求全国所有机关不能在农历的节日以任何理由放假,这便是真正要将春节废除了。相传在那一年的春节,街头来来回回的巡警,发现有的店铺关了门就会强制要求开业,有庆祝春节迹象的活动都会严厉禁止,售卖农历的人直接就会被抓走。当时有个叫柴致和的人,他也就是碰到了认识的人,习惯性的说了一句''恭喜发财'',结果就被带到了孙中山的雕像前罚站认错。

这场人心惶惶的废除春节活动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了,只是不管如何禁止,老百姓都是不买账的,毕竟这是几千年传下来的传统风俗了,尤其是一些政府管不到的农村地区,大家还是该怎么过节怎么过节。受到影响的老百姓对于南京政府的做法极为不满,觉得这也太不通人情了,最后南京政府也没办法了,在1933年撤除了这条禁令,从此人们就像以前一样开开心心地过春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6-27
1929年中国规定了我们过年是在12月31日晚上为除夕夜,1月1日为元旦新年。当时在与世界文化统一做出行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