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全省养老保险事业发展建议

如题所述

随着中国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养老问题始终是民生热点。为有力破解我国的养老大局,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中,对未来五年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
背景
《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其中,“共享”就是要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建议》指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这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国老龄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5年11月20日第二届全国养老服务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活动在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举行。会议就中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融合、全国老龄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的若干重大问题等热点进行了探讨。
未来五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重点将会哪些变化?这是值得每个人关注的话题。
放眼未来谋划全局
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期间老龄事业的发展应该更加重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特点。
目前,中国还有七千多万的贫困人口,脱贫攻坚迫在眉睫。对于“三五”和“五保”户老人在广覆盖、保基本的原则上提高其福利待遇,同时应该建立保基本兜底线的机制,由以“三五”和“五保”老人为主的生理弱势群体的政府抚养对象扩大到社会弱势群体,例如:高龄、失智、空巢、低收入等群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政府建立保基本兜底线的机制。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预计在2050年前后,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将始终高于城镇。而且,“养儿防老”在农村已经失去了效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很多农民“以地养老”的愿景似乎也很难实现。因此,未来五年,全国老龄事业应当注重向农村地区倾斜,实现城乡统筹。
十三五时期,应该更加重视互联网+养老。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九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要强化信息支撑。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试点,利用老年人基本信息档案、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
据统计,中国第三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50%左右,但社会服务仅占第三产业的0.9%。十三五期间,如果社会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到3%-5%,将会创造750万-1000万个养老服务岗位。未来发展养老服务业大有可为。
同时,我国养老护理员的需求大概在1000万左右,但是目前我国养老机构人员不到60万,持证上岗的不足10万。因此,我国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突出。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学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训应当定位准确,培养有综合能力的“职业经理人”,而不是单一的培养专为老人提供简单的体力劳动的人才。
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指出,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
因此,十三五期间,政府要厘清国家政策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政府出台政策来支持社会资本介入养老服务,让盈利性机构享受非营利性待遇,让市场主导社会资源的配置。只有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共同起作用,中国养老服务业才会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