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 研究生 硕士 博士 博士后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教育与从业方面:

一、本科是素质教育,是从未成年到成人的教育,是让学生完成文明教育的过程。素质教育不在乎学什么专业。例如,家长们对子女找配偶的要求是要找个大学生,而不是要求找学某种专业的。家长们未必能解释为什么,但他们知道本科教育是培养做人的品格和修养的过程。

二、研究生教育不是素质教育,是专业教育。这就是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的最主要区别。这个区别决定了学生应注重学习什么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带有研究性质,这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选择与本科生有了不同。本科生毕业后终生从事其所学专业的人数比例原则上不会超过10%。这里说的不是上世纪50年代的本科毕业生,而是指有了博士生教育以后的本科毕业生。

三、硕士毕业生终生从事其硕士专业的比例会高一点,约15%。而博士毕业生以博士专业为终身职业的人数应不低于三分之二,低于这个标准则说明博士教育本身不成功。也可以说明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性质是专业教育。

学习方面: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比喻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是:导师负责给研究生指出兔子在哪里,并指导学生学会打兔子的本领。反之,研究生则是从导师那里了解到兔子的位置、大小、肥瘦,并采用从导师那里学到的打兔子本领擒获一只兔子(就是做完论文)。

有人由此衍生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之区别的“兔子理论”:

1、本科生:学习捡“死”兔子。本科及以前所学知识都是别人已经发现并经过了反复验证的知识,是固定、稳定的,属于“死兔子”。此阶段的学习训练只是学会找到一条比较便捷的路径把已经死在那里的“兔子”拿回来。

2、硕士生:学习打一只在视野中奔跑的活兔子。这只兔子在哪里?需要导师指给学生,或者需要导师和学生一起来确定其位置。导师在“指兔子”的同时还应该告诉学生瞄准并射死兔子的本领。硕士生需要遵从自导师处学来的方法和技术,去把这只尚在活动中的兔子打死,然后再通过以往已经具备的方法把兔子擒在手中。

3、博士生:学习打一只看不到的活兔子。此时的兔子也是活的,但可能不在视野范围里跑着,而是在树林里跑——导师可以确认一定有这只兔子存在,可是,需要学生先从树林里把这只兔子撵出来,判断是否值得去猎取,再用更高级的猎取技术去射击并沿用原有方法将兔子取在手中。

4、博士后阶段:此时,导师叫合作导师,合作导师要和博士后一起来确定究竟到哪里去寻找兔子,此时面对的可能是不一样的森林,需要一起商量后确定是否需要在这里伫足,并重复以上过程。

扩展资料:

硕士生学习与博士生学习的区别:

1、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生的区别是专业水平差别,不是素质差别。两类毕业生的区别是研究技能的差别。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主要是工作技能,而博士生教育培养的主要是学术技能。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事务性工作,从事学术研究的很少,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学术性工作。

2、硕士生教育注重学习普遍性的研究技能。完成上级交待下来的任何一项事务性工作,都需要进行调查了解基本情况,判断问题的性质,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找到实施的方案和路径。

3、这些解决问题的程序和学术研究的方法很相似,例如,文献回顾、找到有意义的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证、做出结论。无论是研究具体的事务性问题还是研究学术性问题,都需要广义上的研究能力,懂得基本的研究程序和常用的研究方法。

4、博士教育重要的一点是寻求真理、发现规律、探索人类尚不知道的知识。要发现新知识不仅需要研究能力,更多需要学术激情和学术奉献精神。

5、从经济学的理性角度讲,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很多都属于非理性的,因为从事这种研究的人得不到实质性的经济收益。然而,人类的科学进步就是建立在发现了很多人们认为没用的知识的基础上的。

参考资料:人民网-人民日报:本科硕士博士有啥区别?可借红烧肉鉴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5

本科、硕士、博士的差距这么大,怪不得博士这么吃香,真值得!快来一起分享你的看法吧!

第2个回答  2022-07-30
硕士: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对其专注、所研究领域的基础的独立的思考能力。
在我国普通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均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形式),主要通过由各高等院校举办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



博士后,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一般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指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