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沉迷手机建议定这15条使用家规!

如题所述

l.声明一点手机是家长花钱买的

告诉孩子,是家长愿意借给你使用

解读:这是财产权问题

父母给孩子买东西,所有权仍然属于父母,孩子应该感恩。不然子女会有这样一个思维定性:父母的财产都是我的。所以,很多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理所应当,缺乏感恩心理。

2.我要知道手机密码

解读:这是知情权问题

随互联网的发展,各类信息泥沙俱下,低龄儿童缺乏辨别能力,所以当孩子还不具备足够的辨别能力和安全意识时,父母需要知道孩子的手机密码,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防患于未然。

3.要学会用正确的态度讲电话

[解读:礼貌与安全问题

如果屏幕上显示“妈妈”和“爸爸”,永远不能忽视不接,并且要记得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有时候父母担心孩子在外的安全,会打电话询问,此时孩子不能故意不接电话。别人打电话一定要接(即使当时有事没法接,事后也要给对方回电话),这是一种素养

4.准时把手机交给父母

[解读:要尊重别人]

每天晚上7:30(周末9:00)准时把手机交给父母。另外,在给你的同学打电话时一定要尊重别人家的生活方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别人的休息时间尽量不打扰对方,这是最基本的素养

5.手机不能带去学校

解读:不能影响学习

小孩子自制力较差,对手机中的各种信息缺乏准确的甄别力,可能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在学校有同学,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耍总比一个人抱着手机好。如果有事要和同学商量,与其发信息还不如当面交流,语言比文字的沟通效果更好。

6.如损坏了,自己解决维修问题

解读:责任意识问题]

如果它落入马桶、摔坏、弄丢等,你将负责更换或修理。请通过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或是用压岁钱等方式来解决维修费用。我们从小就知道损坏公物要赔偿,其实损坏家里的东西也要赔偿。

7.不要使用手机欺骗别人

[解读:做人要诚实善良]

不要使用手机来欺骗或愚弄别人,不要做一些可能会伤害他人的交谈。

8.不要用手机解决沟通问题

解读:勇敢面对不回避

如果你不愿意当面说的话,同样不要通过短消息、电子邮件或者打电话说。直接沟通是最好的解决问题方式,毕竟有时候文字不能正确反映当事人的情绪以及面部表情等,容易造成误会。而且直接沟通有利于培养孩子敢于直面问题的意识。

9.在重要场合:关机,至少静音

解读:公共场合的礼仪]

在公众场所不能影响别人,这是基本的礼仪和修养,手机的使用只是一个侧面。比如:当你安安静静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的时候,当你在图书馆思考一道问题,刚刚找到头绪时,若他人手机旁若无人地响起,你的心情又是怎样呢?在需要的时候,把手机调成静音吧

10.不随意发送个人隐私

解读:告诉他隐私重要]

不要随意发送或接收涉及个人隐私的消息。虽然你很聪明,但是有时候会有人诱惑你这么做,我相信聪明的你知道如何拒绝这种人

11.没有必要用手机记录一切

[解读:不成为手机奴隶]

不要拍摄数不胜数的照片、录像,你没有必要用手机记录一切。全身心地去感受生活,这些影像将被储存在你的记忆里。我们总以为拍下来的风景就是拥有,总以为收藏了文章就等于已阅读,其实不然。用心去感受比随手一拍的印象更深刻。

12.偶尔把手机放下,放心出门

[解读:不要被手机绑架

偶尔把手机留在家里,然后放心地出门去,没有手机你也会过得很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倘若出门遗忘手机,会感觉到严重的“不安全感”。

13.用手机时不时玩点文字游戏

解读:寓教于乐]

用手机时不时玩点文字游戏、拼图或脑筋急转弯游戏。娱乐是人的天性,手机具有娱乐功能,在娱乐的同时,能够对智力有帮助,可以两全其美。这样的理念,同样可以用到其他方面。

14.放下手机,用双眼看世界

解读:不要当低头族]

观察周围的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晓望窗外的景色、倾听鸟儿的叫声、散散步、跟人聊聊天、发发呆,而不是总上网搜索。不要当低头族,上天给了我们一双眼睛是用它来发现生活的美好,当你抬起头,看看天空时,你会发现原来生活这么美。

15.不善用手机时,家长可收回

解读:契约、家庭意识]

你可能会有不能善用手机的时侯,那时我会把手机收回。让我们一起重新开始,我将永远站在你这边,一同从经验中学习、改进。

这15条“手机使用家规”不仅是家长约束孩子使用手机的宝典,更反映出父母的教育理念。其实,别说孩子了,现在很多大人也都把时间花在了用手机聊天、刷视频、打游戏上面。最后,想对大家说句心里话放下手机,多陪陪自己的亲人和孩子不要让手机绑架我们的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