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政府国库空虚,那为何不大量制造钱?

如题所述

因为清朝的货币不是铜本位制,而是银本位制度。因为税收是银子而不是铜钱。如果大量制造钱,就会让货币市场进入银本位制。而中国缺少银矿,多铜矿。铜钱能更好的控制国家经济。举例:就是中国被宣传的最有名的金圆券发行。由于通货膨胀,市场其实已经回归到银本位制度。就是纸币无用,大家用民国的银元进行交易。这才有了后来上海的银元战争。
就如现在,世界货币是美元和黄金本位制度。如果一个国家通胀厉害,就会使得美元黄金升值。大家用黄金美元进行货币交易。除非国家强制管控。如朝鲜。这就是汇率调控和控制汇率。
所以,如果大量铸造铜钱,那么铜价会猛降。而银价会暴涨。等铜价跌到和金属一样的价格。就是实际币值和金属价格倒挂的时候。就会有人把铜钱大量熔炼成铜器。而国家等于是贱卖铜矿。再高价回笼银子。

再举例:
10个铜钱等于1两银子。而10个铜钱等于10两。就是说10两铜和1两银子等价。但如果货币通涨,就有可能20铜钱换一两银子。铜价变相的下降了。而如果是市场上的铜器15两重的卖1两银子。那么很多人会用1两银子换20个铜钱,在用铜钱去做铜器,而铜器的市场价格还是不变,因为中国一个国家无法满足整个世界的铜。于是人们就用20铜钱一两在中国换铜,再用15两铜钱一两银子的价格出售。

其实这个问题早就有人知道了,所以清朝的铜币不是纯铜,而是铜铅混的。含铜量越高,国家越亏。看过雍正王朝的电视剧么?其中铜六铅四的比率就遭致臣子的反对。因为含铜太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05
钱不是越多越好,钱生产多了,会造成钱币的贬值,人们的购买力下降,蒋介石解放战争时期的金圆券就是一个例子。
解放战争后期中华民国政府为支撑其崩溃局面而发行的一种本位货币。1948年8月19日开始发行,至1949年7月停止流通。
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战争使得国民政府军费急剧增加,引起财政赤字直线上升。为了支付军费大量印刷法币。导致物价疯狂上涨,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经济面临崩溃,1948年通货膨胀达恶性时期,法币急剧贬值。为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维持日益扩大的内战军费开支,决定废弃法币,改发金圆券。
1948年8月18日,政府下令实行币制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 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 但由于滥发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致使大量城市中产阶级因此破产,导致政府民心大失,成为国民党内战迅速失败的原因之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5-29
第一,无钱可造,当时中国开发资源能力落后,现有资源不够敷用。
第二,不平等条约和出超贸易使中国损失大量白银,入不敷出。
第三,如果造纸币之类,那么当时必须有类似黄金的贵金属储备作为保障储备,而清朝早已国库空虚,没有足够保障储备作为维持国家财政信用的基础,盲目造钱,会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和社会动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5-29
制造钱需要有银矿,银票不能印太多要不然会贬值,元朝的时候纸币印多了,最后擦屁股都没人用,再说纸币在清朝不怎么流通。钱越多越贬值,不是大量制造钱能解决的。
希望能帮到您
第4个回答  2015-05-29
制造太多的钱,会造成通货膨胀,更加容易伤害经济,这是饮鸩止渴的行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