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镜园浴凫堂》翻译

如题所述

翻译:

天镜园浴凫堂中,种有高大的槐树和密密的竹林,蓊蓊郁郁树荫层叠,与碧波荡漾的兰荡湖相对,树木鲜绿,湖水纯净,水中清晰可见的游鱼、天上飞鸟掠过的影子、水底藻荇交错,这一切景物美得像在空灵之境一样。

我坐在浴凫堂里读书,扑面而来的是满眼的绿色,我在窗前打开书卷,所有的文字全都映上青碧鲜绿的颜色。

每年春末,运破塘笋的船必定途经这里。轻舟飞出,商贩就挑选最大一株笋抛到水面上,呼唤园中人说:“捞笋!”然后划桨飞快地离开。园丁划着小舟拾回大笋,笋的形状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糖。煮食后,我觉得妙不可言,只有惭愧。

原文:

天镜园浴凫堂,高槐深竹,樾暗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轻舠飞出,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扩展资料

《天镜园》是明代散文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出处《陶庵梦忆》

作者介绍:张岱(1597--1689),字宗子,后改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张岱出生于官僚之家,家境富裕,年轻时四处游历,见识颇广,又时常休闲遣兴于各类艺术之中,生活可谓安逸清闲、丰富多彩。

明朝灭亡之后,张岱因拒绝进入清廷任职,从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变成了下层贫民,生活穷困潦倒,后来更是以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擅长散文,一生著作颇丰,包括《琅缳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夜航船》《石匮书后集》 《四书遇》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镜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