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作文

如题所述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诗歌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歌作文 篇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首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对,它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静夜思》。

  诗,它是我从小到大的伙伴,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我们牙牙学语的时候,爸爸妈妈便开始教我们识字、背诗,但我们并不了解其中的含义;上学以后,老师便开始一字一句的教给我们,让我们认识它、了解它、熟记它。

  我们的家人、老师、学校是我们成长的见证人,诗歌也是,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总是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一个地方默默注视着我们,观察着我们。

  在我们感慨时光流逝的时候,会想起“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我们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学习的时候,我们会想起“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有难题解不开的时候,被老师点通之后,我们会想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因为在生活中会遇见它,想起它;因为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它才会跟着我们的脚步伴随着我们成长。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是啊,明日是无限的,可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做事情不“日事日清”,早晚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例如我写作业这件事情,每到周末都是放下作业,放肆的去玩,想着还有明天;到了第二天还是想着还有一天假期呢,就这样一推再推,到了最后一天才开始熬夜写作业,作业完成的质量也不好,结果到了第二天只能戴着两只“熊猫眼”去上学;这不是“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了吗?

  诗歌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诗歌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好伙伴;诗歌伴随我们健康成长。

诗歌作文 篇2

  我从小就喜欢读诗。

  幼儿时,在几个长辈旁边,我用那稚嫩的童音一遍一遍地读着会读而不理解的古诗。在她们的夸赞声中,我享受着读诗的乐趣。

  小学,我对诗的痴迷更进一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们在老师的领读下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李白的《静夜思》,我奇怪,这短短二十个字为什么占了课本的整整一页?当老师对分析这首诗后,我才深深知道李白那种像明月一般透明的思乡情感,是一页纸远远承载不了的。此后,我对诗更痴迷了,每读懂一首诗,读懂一个诗人的情怀时我就像探险家找到宝藏时一样兴奋。

  现在,诗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每到晚上,我做完作业后,我家便成为诗的殿堂。你看,一位美丽的妇女正拿着书深情地朗诵着诗歌;你看,一位帅气的先生正对着窗外流利地背诵那古朴的诗词;还有一个活泼的孩子,他正在品味诗中传达的情感,脸上显得很陶醉。没错,这就是我家。三人齐声朗读:“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妈妈说:“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躺在病榻上不为自己的病体担忧,却想着为国家戍守边疆,多么可敬啊。”爸爸说:“做梦都是骑上战马驰骋边疆的情景,风雨飘摇中的宋代有这样忠贞的人是多么可贵。”一首诗歌,那么短的字数,却包含了一个时代,包含了一个民族的心声。还有什么比诗歌更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产生这种巨大的震撼力呢?

  早上,爸爸洗脸刷牙,妈妈锅台边忙早餐,我整理书包,在晨起这紧张的交响乐中,我们不忘抢背一遍昨晚上品过的诗歌。诗歌,是我家三口的温馨剂,是我心灵的热鸡汤。

  我爱诗,爱诗人的情怀,爱诗意的生活。

诗歌作文 篇3

  首先,我不知道这个论题是否涵盖面过大,从而让我无从下手或者写出来没有针对性。但我还是用这个题目了,因为谈及诗歌就必须放宽眼界,至于揣摩其中词组是否通顺就是诗评人的事了。而有时候我也佩服那些诗评人,他们写出的诗评竟比诗还具有观赏性。是什么让他们足以为一首不足百字的诗,写出千字甚至万字般洋洋洒洒的诗评?那么我们又怎么去判定一首诗的优劣,找出它其中的价值,和蕴藏的涵义?我个人认为,所谓诗歌的价值就是_“有难度的灵魂”。

  一首好诗,是必须要有难度的。这和诗歌本身讲究的含蓄无关。首先诗歌是独立的,而作者本身的思想也应该独树一帜。这个难度在诗歌的结构上会有所体现,正如同一个建筑物,你看到它外观美的同时是否了解它内在的结构。你欣赏一幅画的时候能否看到它是从何处起笔,即而止笔。诗歌也是如此,一首能吸引你的好诗,必是诗人精心构造的陷阱,套取你感情的阴谋。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指没有难度的诗就并非好诗,而难度也不是体现在能驾驭高深的文字,和一番故弄悬虚。

  比如顾城的《一代人》,虽然短短两句却依然流传至今。我们看这首诗,貌似很简单,不过是运用了对比和暗喻。可就这短短两句却暗含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再看卞之琳的《断章》,余光中的《乡愁》,臧克家的《老马》,陈先发的《前世》。从表面来看这些诗都通俗意懂,可难就难在怎样把一首富有深刻哲理和感情的诗歌,写在人民大众的心中。这个难度就体现在作者投入的创作背景,结构上的互相转变,口语化复杂的感情和哲理。

  其次,诗歌光有难度也是不够的,诗歌必须具有灵魂,它不是冰冷的死物,而是鲜活的生命。一首好诗正如一个有生命的人,它会哭、会笑、会反省、会思考。而这个灵魂,就是诗人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无论爱恨都要有的一个主题。如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透出对幸福的渴望,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家乡的挚爱,普锡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对生活的思考,等等。不管中西方的诗歌有多大差异,其必须拥有灵魂,才能触动人心。所以我们看诗、学诗,都要试着深入其中而不是究其某一句的灵动和是否琅琅上口。如此才不会辱没了诗歌的价值,轻视了诗歌的魅力。

  再者,要谈谈关于诗歌走向这一问题了。这是一个很难用一两句讲述的`问题,因为它和民族、信仰、历史、传统都密不可分。据我所知,现在有很多人莫名的取笑和鄙视诗歌,在网上有人称诗歌为“回车体”,认为只要动动回车键就是一首诗了。这真是诗歌的悲哀与不幸!到底诗歌该走向怎样的境地才能不被人所忽略,向哪走?从哪开始走?都是一个未知。是上升到国家、民族的大体裁?还是落脚于市井、和生活?到底是发扬并培养一大堆人民诗人,还是造就一批让苦难附身、歌颂或抨击祖国的诗人。这些都是诗歌界一直研究的问题吧。然而诗歌却好象在中国一直不被重视,也不能怪诗人的局部或全盘西化。中国的诗派永远是在争风吃醋中步履蹒跚,我不知道所谓的百家争鸣,和各占山头有没有联系。然而这中间的差异和相互排挤,也终究让诗歌一度停滞或徘徊不前。关于这个不便多说,多说也无益。也许在未来的某天,中国诗歌界会诞生一个先躯和领袖,这样才能考虑下这个问题吧。

  总之,诗歌是文学的精粹,民族不能失之,人民不能失之,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国诗歌界走向繁荣,而不是大众口中的“回车体”和“非主流”!

诗歌作文 篇4

  哼着童话般的童谣

  一蹦一跳

  探着路“这是哪儿”

  从一楼到四楼

  起起落落

  当了六年“浪子”

  喜乐、怒了、哀了、也乐了

  无怨无悔

  笑着说“这是家”

  国旗在天空飞着

  红领巾在胸前飘着

  你,对我笑

  唱着童谣班的毕业歌

  永远不说再见

诗歌作文 篇5

  灯前的唐诗宋词,笔头的楚辞汉赋,嘴里哼唱的乐府民歌,似从儿时就与我相伴。细数流年,多少诗词歌赋令我如痴如醉。

  品读唐诗的风雅

  伴一盏台灯,泡一杯清茶,翻开那本《唐诗三百首》,细品一卷大唐的墨香,欣赏千载的风华。一首唐诗,便是一个穿越千年的故事,浸染了唐朝的芬芳。

  随着唐诗,走进梦里的大唐。“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这是初唐长安的模样。在这里常能邂逅佳人才子。在滕王阁上与王勃共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风光,在花林似霰的春江边与张若虚共望那照亮了唐诗璀璨星空的明月。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这是属于盛唐的繁华。漫步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一览昔日的繁盛;观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感受李太白的豪情;游走在丝绸之路上,饱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颓败晚唐的写照。繁花凋零,一朝盛世终在岁月中消失殆尽,无限凄楚,最终只化为一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无奈悲叹。

  唐诗,字字珠玑,笔笔生花。翻开一本《唐诗三百首》,便是翻开了一册唐朝的史记。细细品读,便会爱上这千年前的笔墨风华。

  追寻宋词的清韵

  春寒料峭,细雨蒙蒙,轻轻吟唱温婉含蓄的宋词,些许惆怅从中晕开,别有一番滋味。

  宋词,在千年的时光里,经风雨而妖娆,历岁月而弥香。我独爱李清照点缀的朦胧画卷。有着诗意情怀的她,吟风弄月,诗酒流连。面对海棠,轻叹“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或是独上兰舟,浅吟“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历经千年风雨,她的词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蓦然回首,京都的繁华早已是历史的烟尘,时光流逝,是谁在墨香弥漫的书卷里永远不老?

  “花褪残红青杏小”,追随着回归的燕子,来到了青瓦粉墙的庭院外。“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庭院内,草木茂盛,花香四溢。清雅的紫藤花下,有一架秋千,它沐浴着花香,伴随着微风,与幽居在庭院内的佳人共舞,银铃似的笑声在庭院内回荡,引得墙外的远行人驻足聆听,“多情却被无情恼”。

  追寻宋词的足迹,有如花美眷,有隐约的花香,这便是宋词的清韵。

  聆听元曲的晚唱

  梧叶飘飞,夕阳西下。在秋风中踽踽独行,吟唱那雅俗共赏的元曲,也别有一番情趣。

  剪一段静美时光,抛开所有的背景,单纯来品味元曲那清幽的墨香和销魂的滋味。一曲曲离别的歌,亲人执手流连,朋友把酒辞行,柔肠难断,黯然销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羁旅愁思,更衬出家的温暖和遥远。马致远看到潇湘夜雨,感叹“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徐再思则在夜雨中叹息“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细细品味,在婉约古典的文字里体会爱恨,了悟悲欢。正是:几多风情,兀自绽放,生、旦、净、末,惊艳亮相,清韵盈香,笔尖流淌,幻化出千种情致、万般柔肠。

  水落留声,叶落留痕,花落留忆,留的是一段光阴。与诗歌相伴,一卷唐诗、一阕宋词、一首元曲,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公众号:漫维)

诗歌作文 篇6

  曾想成为一位游吟诗人,背着行囊,在一望无垠的大道上越走越远,去寻找海子口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也曾想倚在小轩窗前,执一卷诗歌,仰头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挑帘一望是”故穿庭院做飞花。”

  我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牙牙学语是,口中念的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初入学堂后,心里赞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渐知历史了,那一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让我慷慨激昂

  诗歌,教会了我爱国忧国。

  陆游的悲壮,动人心弦,“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诉的是望不见江山统一的伤心;杜甫的欣喜,感同身受,“漫卷诗书喜欲狂,”喜的是失地收复返故乡,狂的是不必再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歌,教会了我婉约清丽。

  江南三月,拂堤杨柳醉春烟,那手执油纸伞,含笑望我的女子眼中尽是说不出的妩媚,她就是那天吟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易安居士吗?她独有的婉约,她那一句“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不仅倾了良人,亦倾了千年后的我。

  诗歌,教会了我豪迈奔放。

  “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你的豪迈让我心生敬仰,为你的“金戈铁马”所佩服,“气拔山兮力盖世,”楚霸王,你是在叹自己的命运不济吗?“羽扇纶巾笑谈间,樯橹灰飞烟灭”苏东坡,你可是借周瑜叹自己才华横溢却无人赞赏……

  诗歌是我一生所寻之远方的梦。热爱诗歌是我独有的一张名片,它虽及不上苏轼的豪迈,李清照的婉约,可这独到的美丽你可欣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