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春》中,作者从几个角度写春风的?

如题所述

朱自清的《春》,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写的春风。

分别突出的特点为:

1、“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触觉,写出了其柔和的特点。

2、“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是嗅觉,写出了其清新的特点。

3、“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是听觉,写出了它动听的特点。

朱自清写春风,主要抓住了三点。

第一、是春风的柔和,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杨柳风”(释义: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的诗句,来状写春风的温暖,柔和。犹恐读者不易领会,马上来了一句人人能领会的摹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第二、是它具有传声送味的作用。“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作者从传味角度写春风,不仅强化了春的氛围,也将此段与上两段关于草、花的描写自然地连接起来。

第三、是春风还把春鸟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从多方位描写春风,把这个本来不易表现的事物也写得栩栩如生。

扩展资料: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

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 (朱自清散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25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突出春风和暖的特点;

2.“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突出春风的清新;

以上两方面从春风给人的感受入手描写春风。以下四点从人的感官角度描写春风:

1、触觉   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嗅觉   例: 风里带着泥土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着。

3、视觉   例: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4、听觉   例: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