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止于至善”里,你知道“止于至善”出自哪里吗?

如题所述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里,止于至善“最早出自儒家经典《礼记 · 大学》,后来成为许多高校的校训。其中,厦门大学的校训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东南大学的校训是“止于至善”,江南大学也以“笃学尚行,止于至善”为校训,河南大学以“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校训。

《礼记 · 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本身的含义来理解的话,止于至善可以理解为:达到或处于极完美的境界。要诠释其真正意义,必须结合三纲八目来理解,才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止于至善在《大学》三纲领中居第三,是道德修为的最高境界。“止”在这里是达到和处于的意思,还含有根基之意。至善也就是《道德经》里阐述的上善,其基本元素是十善心: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止于至善就是说要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要修持和践行十善之心,并以此为修行根基,才能从自我升华到无我,达到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至高境界。

鲁迅先生写道: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孔颖达疏:在止于至善者,言大学之道,在止处于至善之行。许多先贤们都对这个成语的阐述过自己的见解。

厦门大学开校仪式上,陈嘉庚提出“自强不息”的精神,而后林文庆校长确立“止于至善”为校训。意在表明始终如一,永无止息地探寻事理之极致,抵达科学真理和人格精神的最高境界。

止于至善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追求人生境界的终极索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21
最早出自儒家经典《礼记 · 大学》,后来这句话被很多高校都当成了下校训,而且这句话的含义很深。
第2个回答  2022-02-21
是出自于礼记,意思就是即使在停止的时候也应该是最善良的,应该一直保持善良的理念。
第3个回答  2022-02-21
止于至善,这句话出自于《礼记·大学》。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想要达到最完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