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袭来,美丽逝去——罗曼蒂克消亡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程耳导演的这部作品给人一种高冷的气质。原本以为这是一部讲述民国时期爱情故事的电影,可最终发现这是一部反映战争的影片。看,也是因为强大的演员阵容,都是熟悉的脸,都有值得信赖的演技,就靠导演将这些珍珠串成项链,拿到大众面前品评了。

观影的时候有这样心理变化:

前十五分钟:这是什么玩意儿?

半小时后:嗯,考究,精良,开始琢磨;

后半部分:不忍直视,好黄好暴力;

最后:恍然大悟,低头深省。

好电影不是那种你一上来就能看明白,到最后却觉得浅薄无味;好电影是那种总感觉奇怪,可是又好奇地耐心看完后,幡然醒悟!

很多没有耐心看完,或看的过程中不专心的人,都会对电影嗤之以鼻,因为——看不懂。

看不懂就对了,高冷的气质不需要人人都懂,每一类电影都有它的受众。从画面布景、色彩搭配、人物语言都透着一副高冷范儿。

先说说我对影片主题的理解,罗曼蒂克当然是英文浪漫的音译,这一说法在40年代的上海已经相当普及,而民国时期的上层人士很喜欢用音译的外文词汇,以表现自己的新潮和地位。例如金粉世家里的少爷小姐们,称呼女性来客都是“密斯金,密斯王”;而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一书中知识分子们谈话也时常使用“朱古力糖、约翰牛”这类音译词语。电影用“罗曼蒂克”做影名更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点出了故事的主要阶层是上层社会,或为官或行商。而消亡,无疑告诉大众结局并不美好,或死或伤,被抛弃被反叛……而但凡能称得上“史”的故事绝对得有一定历史意味。一方面得有影响,人物是重要人物,事件是重大事件。另一方面参与故事的人物或高贵或卑微形形色色,虽然都只反映了历史的一隅;却道出“史”不独是一个人的故事,得是大人物小人物许多人的故事,才能算做“历史”。

说说暴力和美丽的指代。从大背景上讲,影片展现的是二战时期中日战场,在战争中,家国飘零,家仇国恨都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本片暴力的前提是战争,因为战争的存在,人性的复杂和善恶更加凸显;而暴力的根本却是人性。我们知道很多影片反映战争中人性的光辉,如《美丽人生》《血战钢锯岭》等等。而本片却从人性的复杂多变出发,反映了在战争背景下人性的恶。每一个人物都有其内心的纠缠,或扭曲,或撕扯,或悲凉,或无奈,或耻辱,或隐忍。当然不乏有光辉出现,但是你看主题——消亡嘛,闪烁的光辉都消亡了。

何为美丽?罗曼蒂克一定是美丽的,影片中女性的角色多为“美丽”,例如章子怡演的交际花,她用自己的美貌获得了黑帮老大的喜爱。同样也因为美貌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例如吴小姐,她是当时有名的大明星,外形好演技棒,可是也挡不住在时局动荡中被迫与高官同居,与丈夫分离。例如陆先生的妹妹、小妾,她们同样都是善良美丽的,但同样只是沦为时代的牺牲品。

电影从头到尾都在叙述一个主题:美好的事物在消亡。开头陆先生就说“有人不喜欢现在这些美好,要毁灭……”

有很多朋友看完第一反应是:没看懂。其实搞懂人物角色就看明白了故事情节,至于导演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其实很多观影者,并不在乎。

人物:电影中的人物似乎都被刻意弱化了,基本没有名字,称呼都是王妈、吴小姐、赵先生之类的。有些甚至只有一个身份,例如交际花,日本妹夫。或许导演是有意要将电影中的人物和故事放入大时代中,对于历史来说,他们的名字并不重要。或是没入芸芸众生中,电影中的人物或许不具有普适性,但是人性的善与恶却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你可能是吴小姐,也可能是赵先生。总之,人物身上的某个故事或性格特征一定在大多数人身上都有,至少都存在过。

葛优饰演的陆先生,原型被认为是上海黑帮杜月笙;一提到黑帮,我们的印象或许是带着墨镜抽着老烟,成群结队打砸抢烧的混乱景象。而电影中为我们呈现的真正黑帮大佬,陆先生也好,大老板也好,整个人时时刻刻都端着,无论是见客,还是一家人吃饭。他们都极其克制、端庄,有涵养有气度;他们衣着讲究却不张扬,说话沉着,用词精准;他们表情平和从不情绪化,手下人办事干净利落。

日本妹夫,从影片一开头就对其进行了描述“他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喝下午茶,穿长衫,已经看不出日本人的样子”。起初这句话根本不知道在说谁,可是到最后你会发现,所有的结局都在开头给了暗示。日本妹夫是一个真正的间谍,打入中国内部,以黑帮作掩护,娶了黑帮大佬的妹妹,讲一口流利的上海方言,从衣着打扮到日常习惯似乎都已经俨然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了。然而,回到他的日本饭馆,他会换上日式服装,吃生鱼片,说日本话,其内心还是日本人。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间谍,口口声声称自己为上海人,要保护上海;却暗地里为日本人做事,欺凌中国妇女。这样的人时日长了会不会就此分裂?这或许可以解释影片他后半部分他的禽兽暴行,强暴交际花,囚禁在密室,不断地徘徊在食与色之间。人在极度重压和折磨下只有释放本性才能得到平衡吧。

然而作为中国的敌人,日本妹夫却应该遭到报应。日本战败,他已经灰心,从他在战场壕沟里说的话可以看出“我现在只想活着”。或许身负国家使命时,已经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认为即使死了也是为国捐躯,是光荣的。然而现在国家战败,死还有什么意义?既然活了下来,就想接着活吧。可是陆先生不会放过这个灭门陆家的日本人,陆先瓦解了他的精神,最后结束了他的生命。他以为陆不会伤害自己的儿子,可是错了,无论从家仇还是国恨来讲,日本妹夫都死不足惜。

日本人的残暴变态也被演员表演地淋漓尽致,可是这是一个活在战乱年代的日本军人,他对妻子、儿子也有亲情。只不过一闪而过罢了。

女主贯穿始终的一个应该是交际花,私以为章子怡很适合演这种内心戏极度丰富且变化巨大的角色,从开始时的游戏人生,浪荡厌世;到被囚禁中暗自仇恨,满怀无奈和痛苦;再到经历了苦难之后变得坚韧平和。在一场战争背后,有多少像她这样的人,原本生无希望,却历经磨难痛楚,最后成长起来。交际花的成长也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没落后的发展。清朝末年皇庭奢靡浪荡,国民无知茫然;后列强入侵,国土沦陷,举国上下,满目疮痍;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和践踏后,一个新的国家即将出生,发展,壮大。所以说,交际花这一角色看似荒谬可悲,却是整部电影真正的主题所在。美丽被丑恶践踏,善良被暴力粉碎,但是美丽的外在逝去,沉淀下的却是坚韧与成熟的内心。

影片的镜头确实值得说说。作为非专业观影者,也能发现整部电影的镜头都尽可能呈现出对称视角。很多画面,都可以看成一幅轴对称图形,例如下图,中间是人物,而两边的门框刚好对称出现。这样的构图让人很舒服,但是更进一步突出了人物的规矩,即时刻都端着。

一部影片包含了导演的布排,演员的创作,后期的权衡……有太多值得学习和深入探讨的地方。

��s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