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开学季,古代孩子开学第一课,都有什么内容?

如题所述

古代孩子开学第一课,一般要正衣冠、给老师行拜师礼、净手和心、点朱砂痣。


上学,是促进文化传播、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

现代社会,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有效的保证了适龄儿童接受学习文化知识,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

在古代,社会制度没有这么完善,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能上得起上学,特别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上学更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期待。

于是,古人对孩子的上学尤为注重,特别是开学的第一节课。


那时候非常有讲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规范得非常细致。据《礼记》中描述,孩子们在开学了,第一次去上学堂的时候,在家里首先要正衣冠,也就是整理衣服。换一句话说,就是要穿得板板整整。

换作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让自己弄个好形象,这样不仅体现对知识的敬畏,也体现对老师的尊重。

孩子们接下来背着书包进入学堂,当见到老师时,要行拜师礼。一个件简简单单的拜师礼,体现了国家和百姓对老师的崇敬与爱戴(可惜这一习俗没有流传至今)。

拜完老师之后,要净手和净心。知识是神圣的,它是人们进步的阶梯,也是人们出世入世的基石。而只有净手和净心才能全身心的、抛弃一切杂念,才能将心思放在学习上。


这并没有结束,入学堂的最后一步,要点朱砂痣。具体方法是:老师拿着蘸着朱砂的毛笔,依次在小孩子的额头上点上一个小圆点,是谓启“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9
古代孩子开学第一课应该学的都是三字经,因为中国文化基础以及礼仪教养三字经说的都非常的清楚。
第2个回答  2020-02-19
古代社会比较重礼德和孝,一般开学第一课会教孩子们重礼德,孝顺父母等。
第3个回答  2020-02-24
第一步:正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这是古代学者提出做学问的第一步。学童们整理好自衣冠后再跨过泮池,称为“入泮”。
第二步:行拜师礼。当学童们跨过泮池后,就会被先生带到孔子像前行拜师礼。学童们先拜教师的鼻祖孔子,然后再向自己的夫子行拜师礼。
第三步:净手净心。在这一过程中,学童通常需要将手伸进盆中,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
第四步:朱砂开智。在洗完手后,学童们便要排好队,由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为学童们依次在额头上点上朱砂印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