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的生父是谁?

如题所述

甄氏总算生下一个明帝,能为其屈死的亡母报仇,但这里却又留下一个很有兴趣的疑问,即明帝的父亲究竟是谁?后人为此而议论纷纷,因为甄氏原有前夫的,这疑问倒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史为证。
先让我们看一看《魏志•明帝纪》:景初三年春正月,“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如果由景初三年上推三十六年,明帝的生年应是建安九年,但曹丕之纳甄氏,也在建安九年八月,甄氏怎么会生下明帝呢?如果确是曹丕所生,至早应是建安十年。裴松之就说过:“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邺,文帝始纳甄后,明帝应以十年生,计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时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为今年正月,可强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近人冒鹤亭先生《疚斋日记》因而说:“则明帝为袁氏血胤矣。”卢弼《三国志集解》也说:“窃谓承祚(陈寿)此文,实为曲笔,读史者逆推年月,证以甄夫人之赐死,魏明之久不得立为嗣,则元仲(曹睿之字)究为谁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
卢氏的意思是说,陈寿原是知道应作时年三十五的,如今偏写上“时年三十六”,这就是故意给读者以暗示:明帝是袁家种子。

冒鹤亭先生系近代著名学者,而著有《三国志集解》的卢弼,在三国学界更是享有盛誉,这二位均认为魏明帝并非曹丕亲生,而是甄氏前夫袁熙之子,其论断显然有相当的权威性。但由于这一观点并没有足够的史料来作支撑,因此不能算作盖棺定论,说到底还只是“一家之言”,金先生在文章的末尾也提到了另外的观点。

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厘订诸家之说,定曹睿生年为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卒仍为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年三十四。即是说,曹睿是曹丕生的。作三十六,是承祚误记,别无深意。

至于金先生究竟认同哪种观点,由于文中并未明言,后学自然也不敢臆测,从文章标题《魏明帝生父之谜》看,或许是认为这个问题难以定论,尚需存疑吧。

但经过考证后,笔者认为,冒、卢之说貌似有理,实则无据,有极大的臆测成分,其实只需仔细研读《三国志》相关原文及裴注,是不难得出“魏明帝曹睿确系魏文帝曹丕亲生”这个结论的。

根据《魏志•明帝纪》记载:明皇帝讳睿,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令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

如果假设曹睿于景初三年正月丁亥驾崩时确实是三十六岁,我们经过反推之后将会得出如下年表: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 曹睿一岁 为甄氏所生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 曹睿十五岁 封为武德侯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 曹睿十九岁 封为齐公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 曹睿二十岁 封为平原王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 曹睿三十六岁 驾崩

我们不妨再参照一下《魏志•文帝纪》中关于曹睿受爵的相关记载:(延康元年)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封王子睿为武德侯。

我们知道曹丕继位魏王后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这年十一月他逼汉献帝禅位,并改元黄初,因此,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黄初元年事实上是同一年,即:曹睿被封为武德侯是在黄初元年(公元220年),这一年曹睿十五岁。

而我们按曹睿三十六岁驾崩所推出的年表却显示他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被封为武德侯的,与《魏志•文帝纪》中的记载整整差了三年。难道《魏志•文帝纪》弄错了?

我们知道,建安二十二年时,曹操身为魏王,尚未辞世,王太子曹丕除了官拜五官中郎将以外,并没有受爵,连曹丕尚无爵禄,那他的儿子曹睿被封作武德侯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相反,如果到了延康元年,曹丕继位魏王,假天子之名追尊先祖,同时将自己的儿子封侯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魏志•文帝纪》的相关记载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按照《魏志•文帝纪》的记载推算,曹睿应生于建安十年五月至建安十一年五月之间(黄初元年五月封其为武德侯时,已有十五岁,则其生辰必在建安十一年五月前),即使取极限值计算,甄氏怀孕的时间最早也要在建安九年七月,而在这一年五月,曹操已经围攻邺城,此时袁煕远在幽州。

至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曹睿驾崩时年三十六的说法,是绝难成立的,更遑论什么曹睿系袁氏之后了。

尽管魏明帝曹睿的身世已不再成谜。但还是留下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魏志•明帝纪》会将曹睿驾崩时的年龄记作三十六岁呢?难道陈寿做错了一道这么简单的算术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以为,有必要提及一下陆侃如先生的观点。

金先生在其文末提及的陆侃如先生,是著名的国学大家,所谓“厘订诸家之说”,尽管笔者不知道陆先生是如何个厘订法,但定曹睿生年为建安十一年,深为笔者所认同,很有可能也是依《魏志•文帝纪》的记载来作的推算。只是笔者窃以为,陆先生将曹睿辞世年龄算作三十四岁,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因为曹睿虽然卒于景初三年,但具体时间却是这一年的正月丁亥,如果曹睿生于建安十一而且其生日不是在正月的话(当然,我们不能排除其生于建安十年的可能),那么从建安十一开始推算,他驾崩时应当只有三十三岁,需要明确一下的是,这个三十三岁是指三十三虚岁,也就是将他在建安十一年出生时算作一岁,如果换算成公历的话,这时的曹睿其实只有三十二周岁,还没有满三十三周岁。(事实上,由于曹睿曾经在景初元年,根据有司的奏呈“以为魏得地统,宜以建丑之月为正”,将这一年的三月改为四月,曹睿死后,继位的曹芳又将历法改了回去,因此,他驾崩的那个月,如果按先前的历法算,其实应该是十二月。)

因此,笔者认为在计算曹睿生卒年时,是不宜将景初三年也算作一岁的,陆侃如先生算作三十四岁,显然是将公元239年也计算在内了。如果不算公元239年,曹睿驾崩时当是三十三岁。

如果曹睿果然生于建安十一年二月至五月间的话,那么笔者再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因为“三”字第一笔为一横,误看作“一点”是极有可能的,第二笔为与“六”字第二笔同,而第三笔又是一横,误看作“两点”也是有可能的。即,所谓的“年三十六”很有可能乃是“年三十三”之讹,古人将“三十三”误抄成“三十六”,这或许才是造成曹睿身世成疑的真正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4

甄宓,也就是历史上的文昭甄皇后,又称为甄夫人。她少有文才,天生丽质。她本来是袁绍的儿媳妇,袁绍被曹操打败后,随行的曹丕见到美丽不可方物的甄宓,顿时惊为天人。后来魏文帝曹丕纳了甄宓为妾,生了东乡公主和魏明帝曹叡。相传,曹植的《洛神赋》就是为她而写的。很多相士都预测她贵不可言。

袁熙、袁尚被逐出冀州后,引兵连夜奔往辽西投依乌桓去了。曹操用郭嘉之言,以田畴为向导,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轻军千里往袭,在白狼山与袁氏兄弟及乌桓王冒顿的大军相遇。两军大战一场,冒顿大败被杀,袁熙、袁尚率数干人逃向辽东。

袁熙,字显奕,《后汉书》作显雍,东汉末年人物,袁绍次子。袁谭之弟,袁尚之兄,袁绍打败公孙瓒后,令袁熙为幽州刺史。曹操平定河北之时,他与弟弟袁尚逃往辽东太守公孙康帐下,却被公孙康杀死,二人首级则被献给曹操。
曹操大将张辽斩蹋顿,袁尚又与袁熙逃到辽东,欲取公孙康而代之。曹操以隔岸观火之计令公孙康将其首级献给曹操,表示归顺曹操,北方统一。

袁熙、袁尚给公孙康生擒,坐在冷冰冰的地上,袁尚问公孙康取席,公孙康说:“头颅方行万里,何席之为?”二人于是被斩首送曹操。
建安年,袁绍为次子袁熙取她为妻,后来曹操与袁绍宣战,袁熙被外调出去守幽州,甄氏独自留在冀州。袁绍兵败,曹军破冀州城后,世子曹丕闯入袁绍府中抄家,发现一女蓬头垢面,拖近擦干净脸一看,原来是个大美女,深受曹丕喜爱,后来曹操遂为曹丕迎娶,并且立为夫人。

之后她为丕生下魏明帝及东乡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称帝,封她为文昭皇后,汉亡之后不久,因曹丕得了新宠郭后、阴贵人,甄宓从此失意,有怨言。文帝曹丕得知大怒,二年六月,派遣内使赐死她,葬于邺。

第2个回答  2017-10-14

根据正史《三国志》记载,曹睿生母甄氏原为袁绍中子袁熙的老婆,在公元205年曹操平定邺城之后曹丕纳为妃子,而曹睿死于公元239年,年龄至多为34岁,而陈寿记载为35岁,由此引发史学界关于曹睿真实身份的争议,结合其他相关材料,有人大胆推断认为曹睿实为袁熙的生子。
立论证据包括:
有关曹睿的年龄记载有问题,良史撰写者陈寿在《三国志》不应该犯如此低级错误,认为实为春秋笔法,暗示后人曹睿乃袁熙之子。
生母甄氏后宫惨死,甄氏并无大过而且以春秋之义“母以子为贵”,尚且生了曹睿,不至于因几句幽怨之语而招致杀身之祸,除非曹睿非曹丕亲生。
曹睿一直未被立储,直到曹丕病情严重才匆忙立为太子。
曹睿的生子曹囧被立为清河王之后不到一年便离奇去世,甚至曹囧的囧字都被怀疑是否真实名字。
曹睿的长相有记载为“容止可观,望之俨然”,不符合曹氏家族的风格,反而像袁氏家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2-06
曹叡的生父是魏文帝曹丕,祖父是魏武帝曹操。母亲是文昭皇后甄氏。据三国志明帝纪记载,曹叡15岁封为武德侯。三国志文帝纪记载,延康元年,封王子叡为武德侯。延康元年是220年,那一年也是建安25年,也是魏文帝黄初元年。两者结合,得出结论: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太子曹丕接替他作为魏王,并封其子曹叡为候,那一年曹叡15岁。由此曹叡应该生于建安11年,也就是206年。古人算年龄是虚岁。从怀胎十月就开始了,出生就是一岁。过完年就是两岁了。但是明帝纪记载,曹叡死时36,从此算曹叡生
于204年。但是那一年八月曹丕才纳甄氏为妻。如果他是袁熙之子的话,曹丕和她结婚时,她至少怀胎六个月了,曹丕会不知道吗?再说袁熙在建安四年就去幽州了,甄氏没有去。如果她好和其它人私通的话,袁谭那时在青州,袁尚那时和曹操打仗,从建安九年的二月到八月一直都打仗。所以不可能是袁家之子。还有曹丕最后把皇位传给曹叡了。有人说曹丕因为曹操喜欢曹叡,所以没告诉他。我认为不可能。因为曹叡出生时,没有这种顾虑。但是曹植曹彰都没有老婆,曹叡刚出生曹操不可能就喜欢他。所以如果甄氏之前怀孕被曹丕知道的话,曹丕没有理由对曹操隐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