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陷阱多民警教您如何做好自身防范

如题所述

每年高校投入市场的大学生依然有增无减,这也使得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不少犯罪分子就是利用大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设置陷阱,诱使大学生上当受骗。
民警为您分析常见的七大求职陷阱:
陷阱1、不通过正规的渠道招聘。
人员招聘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单位对该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会派专人通过正规的渠道招聘。不要毫不防备的就把自己的大同彩票合买网站等材料交给单位。
陷阱2、要求应聘者交纳“保证金”等费用刚参加工作,薪酬不高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出现一个不熟悉的单位提供高薪酬时,大学生就应该引起注意,因为不少诈骗分子企图利用高新待遇的幌子,骗取毕业生所谓的押金、培训费、服装费等。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千万不要相信在工作的初期就很容易获得高收入,对有些单位提出的所谓押金、培训费、服装费要敢于说“不”。
陷阱3、要求应聘者介绍他人加盟有些大学生因被骗而涉足非法传销,到头来后悔不已。因此,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如遇到非类似单位对你非常主动,把加盟后的前景说的异常振奋人心,并要你介绍朋友和同学一起加入时,就要想想这句老话: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陷阱4、不签订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书是传递毕业大学生人事关系的依据,如不签订就业协议,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户籍等人事关系就无法转入工作单位及所在的城市。而这些关系的办理涉及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如办理社会保险,购买经济适用房,评审职称等。因此,单位不予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对毕业生的工作、生活、职业发展是不利的。毕业生应主动要求用人单位解决这些问题,并通过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协助办理人事档案、户口等关系的接收。
陷阱5、不将承诺写入合同用人单位对招聘中的内容并非必须承担履行义务。作为毕业生,如想要招聘的单位兑现招聘广告中的承诺,最好将这些承诺写入双方的劳动合同条款中,由劳动法的约束力来督促用人单位向毕业大学生履行承诺。
陷阱6、窃取应聘者的私人资料或作品企业以选人为名,在笔试、业务考察等环节中让求职者撰写策划案、翻译文章,而这些都应是公司员工的本职工作。除了把求职学生当免费劳力外,学生在大同彩票合买网站中把自己的毕业设计和研究理念写得一清二楚,也让不少企业坐享其成。
陷阱7、招聘单位“无限期试用”
依据有关规定,试用期人员底薪通常是正式员工的1/4,劳保用品、物质奖励、各种保险和其他福利等又不与正式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因此一些用人单位为降低人力资本,大量招募短期员工,且不签订劳动合同,待三个月试用期满,就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予以解雇。这样一来,求职者辛辛苦苦给单位低薪干了几个月,然后被扫地出门。就这样,一群又一群学生被单位榨取劳动果实。实习期过长,以有问题为名予以辞退,这是大学生以往找工作的普遍遭遇。
民警教大学生如何防范求职过程中的陷阱:1.拒交各种名义的费用。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要求大学生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收费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
2.不轻信许诺到外地上岗。对外地企业或某某外地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的高薪招聘,无论其待遇多好,大学生求职者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不要轻信他的口头许诺,最好不去,如果想去也要先到劳动保障部咨询,并办理相应的手续,以免吃大亏,被骗工、骗钱,甚至被人贩子骗卖,悔之晚矣。
3.不要将重要的证件作抵押。不要将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毕业证等相关重要证件作抵押。有的用人单位以保证学生实习时间等为由扣住学生的证件,根据相关的规定,任何单位都不能扣押证件。
4.掌握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主动学习一些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自己的求职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5.多种途径了解公司的背景。在求职者正式进入公司之前,想方设法加强对企业的了解,以免误入骗子设下的陷阱。比如:上网查找该招聘单位的相关资料,注意招聘单位的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正规的招聘单位一般会将设在单位的办公室或会议室。一些以租用房间作为应聘地点的单位,要保持警惕。
6.谨慎签订劳动合同。与用人企业签订合同是要注意“三看”: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的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否则所签的合同无效;二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不能使用缩写、替代或含糊的文字表达;三看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的内容。劳动合同的一般内容包括:(1)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4)劳动报酬;(5)劳动纪律;(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7)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8)违反劳动合同者应承担的责任;(9)双方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其中前8项为法定条款,必须具备;第9项为协商条款。
7.发觉被骗应及时报案。拨打110与公安局取得联系,以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