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执行如何落地?

如题所述

第一明确下属的工作目标: 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在现实的管理工作中很多的管理人员并不能够做到这一点,他们在给下属布置工作时只是简单地说: 某某某,你去把这件事情搞定。好了,下属去做了,但是在他们心目中对任务的理解和管理者对任务的理解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二督促下属制定工作计划: 目标清楚了,下属去做了,但是就像我们前面说提到的,并不是所有的下属都有着你所期望的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所以你也不能够完全置之不理。常常会听到有些管理者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理论“我只要结果不要过程”,请问连过程都没有哪来结果,就是有结果,也常常会是你不想要的结果。第三学会检查下属的工作: 又是一个听上去很简单的事情。对下属工作的检查,管理人员的行为一般会有两种: 第一种情形,对布置的工作忘了检查,或者过了对下属规定的完成时间后很久才想起检查。这会造成下属在今后的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认为领导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说得很严重,但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做不做他也不管。那么作为领导就不要期望下一次的执行力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9

首先,我们必须取得一个共识,那就是,规章制度的目的与入口是“员工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出台任何制度的目的不是管住员工,而是帮助员工做的更好,帮助员工更出色。这点非常重要,是土壤,是地基,只有打通了这个观念,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往前走,否则就不谈什么执行了。可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在出台制度之前,执行者也就是我们的员工,有多少程度的参与?领导者与执行者有多少的互动?这个过程做的越扎实,执行起来就会越顺畅。在取得了大家的同意与支持后,制度执行就自然不是问题了。而不是某些高管干部在办公室把会一开,于是乎出台一个规章制度,然后政令宣达,违者必究,这是强权的做法,效果往往很糟糕。

再者,就是笔者开始提到的,制度出台后要宣导,要做教育培训,不断的强化,要让大家熟悉制度的内容,这是制度执行的重要前提。既然您认为这个制度很重要,那么就要加大培训宣导力度。如果你不宣导,不培训,员工就有理由推断这个制度不重要,既然不重要,那我干嘛要执行呢?制度执行中,要坚持原则,堵住好“破窗”是关键,什么是“破窗”?举个例子,如果一排窗户,有一个破了,如果不采取措施,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大堆的破窗。所以,一旦有人违反规章制度,没有人去纠偏,给予相应的处理与回应,那么就是在鼓励大家继续这样做。所以,这个时候立刻执行就显得非常重要,无论这个人是谁,也不管是落后分子还是先进代表,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个过程中,最大的“破窗”往往就是企业老板本人,即不断的破坏自己制定的制度,或者纵容这样的破坏者。

第2个回答  2018-01-09

制度内容务必简洁实际: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制度的制定务必简单、从众、接地气(实事求是、符合实际)、易执行,忌冗长、繁琐、大而全、冠冕堂皇、套话连篇;制度内容务必明确,忌模糊:职责规定明确(为了责任一对一,包括但不限于制度的主导部门和岗位、制度的适应范围)、标准规定明确(为了有法可依)、罚则约定明确(这条很关键,主要是为了违法必究);制度制定后务必走会签程序:确保制度在制定阶段能够广泛听取意见,防止遗漏、偏向、不知情、不沟通等情况;制度的执行:必须要有试运行阶段:制度在正式实施前,先要试运行(时间可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而定),其目的有二,一是让员工快速进入角色、适应制度;二是通过试运营,检验制度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便于在正式实施前做最后的制度优化,如此大大降低制度在正式实施中的不合理性,维护制度的权威(制度最忌朝令夕改、不接地气)。在试运行阶段,真实的去发现制度违规情况,但是不真的追究违规责任,但是要进行警示提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