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诗中最后两句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

梅花诗中最后两句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

把雪与梅花进行比较。

重点放在梅花的幽香上,“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暗香清幽的香气。“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雪本身也是很美很白的,但是这还不够,很美好很清白,却不能给别人送去幽香,“雪却输梅一段香”。

原诗:

《梅花》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释义: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扩展资料:

语言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花 (王安石诗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17
你可能问的是陈焕《梅花》与陆游《梅花绝句》比较吧。
《梅  花》 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注】陈焕诗中留侯:张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以出色的智谋协助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大功告成后,及时功成身退。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里赞留侯张良说:“余以为其人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
陆游诗中坼:裂开,此谓花朵绽开。
诗词鉴赏:
《梅花》诗写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抒写了诗人高蹈自守的襟怀。
以兴摄比,先见梅景,由之触引联想,而联想中又包含比喻(留侯喻梅花兼刚柔之美),故是以兴摄比。由梅之主题到留侯妇人意象之间,已拉开了时间性,“意外”上承“惊起”生发联想,又推开常境,翻进一层,可见可“信”之事总是从“意外”来,“方”字的时间副词除证明了时间性外,何尝不带有世人认知真理的时间之象征意味?
《梅花绝句》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一幅雪压梅花,俏色生春的寒梅图跃然入目。
出身苦寒,含笑冰雪,期待盛开,这是含苞之梅。可以说,这是我曾见过的,写得最好的——含苞待放的——雪梅!只寥寥数字便把梅之风骨,梅之清艳,刻画得入木三分,可见诗人的笔力!
然而,如果我们的眼光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这首诗充其量只欣赏了一半。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一句对梅的身世天衣无缝的描述中,用到了意味深长的两个字眼:“那堪”、“更”;更有一个双关气很浓的“北枝”。
这其实正是我们突破表层意象,进入诗人更加切肤的感性世界的“诗眼”所在。这实际是一首标准的况物自比的咏梅诗。不知是否是你问的诗句,供参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6-29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是王安石写的《梅花》中的两句,把白梅花比作是雪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9-16
梅花诗很多,具体是哪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