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谁能比得上牧童的心境呢,他趴在牛背上睡着,周围满是秋声。在路上时不时还吹上一首曲子,根本就不担心有没有知音来欣赏。
唐代卢肇《牧童》原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卢肇年少时家境贫寒,但他笃志好学,自强不息,因为家里太穷,买不起油灯,就点竹篾松木夜读,被后人称为状元洲。相传他在状元洲读书时,曾挖一个大池用来洗墨,久而久之把一池水都染得黑黑的。由于勤奋,加上在学业上得到不少名人高士的教导(其中包括韩愈),因此,他幼时便颖拔不群,写的文章被高度赞誉,在14岁时就被当时袁州(今宜春)县令预言将来必有出息,后来事实确如所言。
卢肇在25岁时,进京赶考,高中状元。当时唐朝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非常少,与卢肇同时金榜题名者仅有22人,而卢肇高居榜首,独占鳌头,显示其才华出众,而卢肇也为自己凭真才实学考取功名感到自豪,愿以自己的成功来激励家乡少年。
卢肇中状元这其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卢肇和黄颇开始都是举人,同在宜春城里读书。但卢肇家境贫困,而黄颇家却非常富有,正是因为这样,卢肇发愤苦读,而黄颇却哗众取宠。当时的袁州刺史是个嫌贫爱富、见风使舵的人。
当卢肇、黄颇同往京城应考时,刺史只为黄颇一人设宴饯行,而把卢肇冷落一旁。但科举考试的结果是卢肇中了状元,披红挂彩回到宜春。善于钻营的刺史马上又来讨好卢肇,并于端午节那天在秀江河畔大摆接风宴。卢肇后来作诗一首“挖苦”刺史,刺史看了此诗后,羞愧不已。
卢肇为人性格刚毅、耿直,不趋炎附势,只愿凭自己的本领做官,他与当时唐朝执掌朝政的宰相李德裕(曾贬为袁洲刺史),有“师生之情”,李德裕对卢肇也是赏识器重,然而卢肇考取状元后,却疏于与李德裕接触,他宁可闲居山野为民,也不肯求助“恩师”提携为官。
后来到安徽翕州任刺史,据当地史志记载,在任期间,由于他勤政爱民,上任一年便得到当地老百性的衷心爱戴。后来卢肇又在安徽其他地方做过几任地方官,也是施政有方,体察民情,为百姓拥戴。
卢肇为政之余,勤于笔耕,一生著述甚多,著述中比较著名的有《海潮赋》《天河赋》《汉堤诗》。他观日月之运,察盈虚之理,而作的《海潮赋》,文采华丽,波澜壮阔,足成一家之言,以祛千载之惑。此赋一出,沸传朝野,唐懿宗赐敕嘉奖,宣付史官传之万世,他的道德文章为后世历代文人所推崇。
卢肇一生,他虽然未能以状元之荣得到大用,但是他为官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为人赢得世代传颂,为文留得千苦流芳,其青史佳话必会代代相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卢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