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14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夏”有哪些特点?(2分)
2.作者描写景物用词贴切,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的一艘艘舰船。
3.文中说,“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4.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耍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5.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文段,说说该文段与《夏》一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
夏夜
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晴。
(节选自钱钟书《围城》)
答案:
1、(2分)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2、 (2分)“扑打”写出麦浪翻滚的气势;“涌”描写麦浪翻滚的动态情景,准确生动。(意思相近即可)
3、 (2分)夏天的农民是忙碌而辛劳的。他们既要忙于收割,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所以说,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意思相近即可)
4、(3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棉苗、高粱、玉米、瓜秧“旺盛的活力”,表现出夏天蓬勃的生机。(2分)(后一问意思相近即可)
5、(3分)《夏》文作者借“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意在赞美在夏天辛勤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人民;(2分)《夏夜》则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作者对宁静且充满活力的夏夜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