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原文_翻译及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0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宋代·卢梅坡《雪梅·其二》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冬天 , 写雪梅花

译文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
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简析

此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赏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 *** 《卜运算元·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真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

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晴浦晚风寒,青山玉骨瘦。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 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罗襟湿未乾,又是凄凉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