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作文

如题所述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诗歌作文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歌作文 篇1

  初夏时节,取得贵州著名诗人李发模老师之允,经儿童诗人郭思思的邀约,笔者和贵州诗人卡西、童绥福、刘功明、苏卫、孔红、刘喻,以及诗歌评论家向笔群等,一同前往遵义绥阳,拜访著名诗人贺敬之老人。

  贺老一生以超凡的艺术,创造着中国多个文艺大家之最。让人最难忘的有红色经典《白毛女》,脍炙人口的作品《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等。不仅留下了无数精神食粮,也为国人的价值取向,可以说奉献了无数经典的文化精髓。

  革命老区遵义绥阳,是一个风光迤逦的县城。也是红色文化流传,贵州文化人才辈出的地方,走进这片土地,就有一种亲近感和相识感。

  作为一个80零版年轻人,感觉对这次走进贺老而自豪。因为从小就看贺老的作品长大,可以说耳濡目染对贺老的崇敬之情无以言表。很多次都想要是真有机会走进这样的大家,心中一定会由生无数崇敬之情,不仅感谢贵州诗友们的真情,也要感谢诗歌这块艺术的纯真。

  笔者很爱文学,一直以来都只是一个爱好者,从来就没有放弃对文学艺术的追求。虽然只是一个局外人,但也不忘品读,随时陪着如贺老一样入心入肺提升心灵品质的作品。这是我们后人的福气,也是前人为我们铺设的文学路径。这一次亲自感受贺老大家,当然是期待的,也是难忘的。

  在去绥阳之前,儿童诗人郭思思就在微信上给予了私信。似乎不是文学的联系,就没有这样一种真情,或者说,是郭思思的一种厚爱。绥阳算不上是贵州的名山名水,但诗歌之乡的牌子,必然有其贺老光顾的意义。

  一提到红色文化,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遵义,想到遵义,就会想到“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著名红色典籍。每个中国人,或许都不会忘记这些历史,更不会忘记过去革命艰辛的路上,在贵州留下的足迹。

  进入91岁高龄的贺老,或许更对这个地方倍加热情。所以,来到遵义,贺老不仅思考,而且用一生的艺术才华,为这片热土,增添了不少的光辉。来到贵州遵义,贺老没有在繁华的遵义市区住,也没有在“诗乡绥阳”县城,而是去到了绥阳一个叫做“双洞河”的开发景区。

  初夏的中午,这里没有和煦的阳光,也没有感动的人流车影。有的只有自然的清新,还有贵州独有的生态美景。来到贺老下榻的客栈,一种祥和的气氛,热情激动的感觉。因为午休,我们就和李发模老师一起坐在客栈的池塘边闲趣。看着周围的群山,想起即将与贺老的见面,大家都情绪激扬,心绪难抑。

  对于贺老的熟悉,应该说,是很小,大约20多年前,贺老走进我们学习的语文课本,那时偶有感觉老人的影响,以及老人在文学上的重要意义。无限的崇拜或许就在幼时的心里萌生。

  或许是因为环境,也或许是因为诗歌的缘分。20xx年6月,贵州儿童诗人郭思思突然给笔者看了贵州诗人协会的题词,告诉我“贵州诗人协会”这几个字就是贺老所提之时,突然地感觉,就有一种未来说不定真会和这老人见上一面的感觉。

  没想到,两年之后的这个初夏,真的就和老人相遇了,甚至走得那么近,还有老人谆谆教诲的零距离。

  有人说见名家很难,其实,我想说,见什么人也都需要缘分。缘分真的会促成世界相连一起,或者是一种安排,也或许需要一些偶遇。比如我们一行与贺老相见一样,就是这样的顺其自然,也是这样的相映成趣。可有一个东西不能少,那就是艺术,那就是诗歌。

  就在见面的这一天,贺老听说我们一行人等候。他就责怪秘书应该早点叫他起来,不要让我们久等了。来到他房间,开始是疑惑,然后是感动。91岁高龄的贺老坐在沙发上,他不仅勉强站起来,还步履蹒跚的走到门口相迎。或许就是他的这个动作,让我们久久不能平静。他老人家不仅精神矍铄,而且依然思维敏锐,第一句话就是“你们久等了。”这是一种感动,也是一种接纳,更是一种胸襟。

  我们大家都坐定之后,谦逊的贺老始终笑容满面对着我们,而且似乎等待着我们的“有求必应”。我们有呈上贺老的佳作旧时版本的,有为贺老朗诵或许他都忘记诗歌的。听得入神,笑容满面的贺老,始终一副认真的样子。

  听完大家的客套,他没有厌倦,也没有提醒。相反,还是在大家的要求下,他才说,“贵州是诗歌大省,18年前来过贵州,感觉贵州这些年的变化很是欣慰。贵州的诗歌,未来一定会发展无限,前途光明。诗歌主要是和土地有关系,贵州是一片热土,一定会孕育出很多美丽的诗歌。”之后,他又一一的听着大家的侃侃而谈。

  当然,面对着贺老,或许大家早已把很多要求忘记。只要能说的,大家都争着交流,每个人也都用饱满的热情,真实的表达,叙述着对诗歌的热爱。

  他说,土地与诗歌,就是一种感情。在过去,他曾经为绥阳提过一回笔,两句话“乡有诗,方为诗乡,诗有乡,始具诗魂”。这句题词,大家也早就熟悉在胸,但亲自让贺老解读出来,或许意义又更上了一种深度。

  相谈甚欢,不觉也是一个多小时,为了贺老的健康。大家在保健医生和秘书的要求下,也不得不结束了和贺老的接触。贺老不仅是一个胸怀博大的老人,还是一个淳朴、真实的著名诗人。他对土地的热爱,就像他对诗歌的热爱一样。谈话中,他无数次提到诗歌与土地的关系。或许这就是诗歌的真正意义,也是贺老几十年来人生的阅历,也是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自己的人生、对诗歌最核心的总结。

  如今,诗歌发展的绥阳,真的就与贺老这两句名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但愿贵州的诗歌能够在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能够走进贺老,或许是我们一生的满足,也是对这位奠定中国无数文艺之最的老人无数年来的崇敬,也希望老人的要求,也能够在贵州这片热土上,找到一些土地与诗歌的意义。

诗歌作文 篇2

  落叶,是秋天的使者。

  一阵秋风吹过,一片泛黄的银杏叶飘落。又一阵风吹过,那泛黄的银杏投入风的怀抱。银杏随着风的脚步,开始了一段新奇的冒险。它要去告诉世间万物,秋天,来了。它走过田野,玉米爷爷长满了胡须,大豆宝宝赛起了跳远,高粱笑红了脸……它悄悄地告诉农民伯伯:“秋,来了。”望着那张苍老的脸,它偷偷的笑了。它走过果园,柿子树上缀满了小红灯笼似的柿子,沉甸甸的,把枝头都压弯了;苹果羞红了脸,如同娇小的新娘。它轻轻地告诉馋嘴的孩子:“秋,来了。”闻着果香,它陶醉其中。它又走过了森林,告诉小动物们:“秋,来了。”听着动物们奔走相告的脚步声,它满脸幸福……真是“万物已惊秋”呀!

  落叶,是秋天的礼物。

  一阵秋雨过后,落木萧萧。走上大街,街上满是树叶,越积越多,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这些落叶,大到如蒲扇,小到如细针。有的呈水滴状,绿的深沉,绿的苍翠,仿佛可以看出它们饱受风霜;有的像一把小扇一般,披上了一件黄袍子;还有的如同那耀眼的红星,火红火红的,像一簇簇正在燃烧的火焰……走上去,沙沙作响。真是落叶满金陵呀!

  落叶,是秋天最美的花。

  秋风里,枫叶如花。那变幻莫测的枫叶正由青变绿,由黄变红,远远望去,灿烂一片,红色中夹杂着点点金黄,金黄中夹杂着碎碎的新绿。那红星一般耀眼的颜色,照亮我们前进的路。古人云:“霜叶红于二月花”真是一点也不错!

  落叶,是饱含深情的。

  阵阵微风吹来,落叶紧紧地抱住它们曾经最温暖的家——大树,可弱小的身躯毕竟比不过强大而又有力的风。它们离开了它们曾留下欢声笑语的家。在风中,它们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它们正在给大树献上最后一曲。落身芬芳的泥土,那曾经的点点滴滴浮上心头,一滴晶莹的泪水滚落……“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秋叶如诗,秋意正浓。

诗歌作文 篇3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想了好几个标题,如原生态的魅力、原始的力量等,最后都不满意,便换成了原浆诗歌。喝酒的人都知道,原浆是没有勾兑的酒浆,大约70度左右,一口喝进去,如同一道火焰,沿着咽喉呼叫着下滑,直辣得饮酒人双眉紧皱。但片刻之后,饮酒人会双唇微微张开,情不自禁地喊一声:“真过瘾!好酒!”

  读诗如同饮酒。有些诗歌像勾兑的酒水,当时喝着舒服,但没有后劲,不值得回味。我更愿意读那些原浆式的诗歌,那是一种荡气回肠的灵魂冲击。

  几年前,我在济南书店购得一册《外国抒情诗精华》,里面有英国诗人休斯的诗歌数首。一开始,我只是稍微喜欢休斯,对他的意义并不是真的理解。更准确地说,我是没有做好靠近他的准备,我的酒量还不够大。去年开始,我没有理由地喜欢上了他,我简直被他那种原始的、不加雕饰的艺术美给迷住了。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他的诗歌给予我的震撼,一点也不过分。像火山突然爆发?像暴风骤雨席卷而来?像一群野兽进入村庄?惊讶、慌乱、刺激、目瞪口呆,我简直无法准确地表述我当时阅读的表情。

  那真的是一团团火、一声声雷、一道道波涛、一轮轮烈日!你听,休斯的诗句带着野外的狂风在月夜呼啸而至——

  “风掠过,弯着腰的狼发颤了。它嚎叫,你说不准是出于痛苦还是欢乐。地球就在它的嘴边,黑压压一片,想通过它的眼睛去观察。它来回走着,拖曳着肚子,可怕地呜咽着。它必须喂养它的皮毛。夜晚星光如雪地球吱吱地叫着。”(《狼嚎》)

  “我的双脚钉在粗砺的树皮上。真得用整个造化之力才能生我这只脚、我的每根羽毛:如今我的脚控制着天地或者飞上去,慢悠悠地旋转它——我高兴时就捕杀,因为一切都是我的。我躯体里并无奥秘:我的举止就是把别个的脑袋撕下来——”(栖息着的鹰))

  “整整一夜,这所房子远远地漂浮海上,树木在黑暗中崩裂,群山在轰轰作响,风大步踏过窗下面的田野,推开黑暗和炫目的夜露踉跄向前。”(《风》)

  “草地上警惕的光滑的鸫鸟是可怖的,它像卷曲的钢而不象生物——一对平稳的乌溜溜、无表情的眼,两条细腿准备做突兀的跃动——一纵,一跳,一刺以夺得瞬间,拖出一条蠕动着的虫。没有懒散的踌躇,没有慵倦的注视,不叹气,也不搔头。就只有跳跃,劈刺和掠夺的瞬间。”(《鸫鸟》)

  休斯是二战后英国文坛上涌现出来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美国著名自白派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丈夫,后者于1963年自杀身亡。他自1957年因发表诗集《雨中鹰》而一举成名之后,给英国文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他的诗,打破了传统诗歌平板、陈滞的修辞传统,力主用直白、强烈的语调表现深刻的内在情绪。休斯的诗与温柔无缘,与慢条斯理没有关联。休斯的诗深入大自然,尽力地进行开掘。他诗歌的主体多数是自然和荒野。他的诗歌是暴力的宣扬和展示,他擅长将动物界的暴力演绎为活泼耐读的风景。他在诗中大量使用丰满、鲜活的意象,以说明本人对于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休斯描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力量的对比,并试图以此来找出两方的某种相似之处,并通过自然界的`某些生物来发泄自己对于人类社会的不满和隐忧。

  好了,我无需在这里饶舌了。你看,那群可爱的思想的狐狸已经在神秘中向我们的地界靠近了——“穿过空地,象一只眼睛,广阔深邃的碧绿颜色,闪闪发亮,全神贯注,来到干它自己的事情,直至带着突然强烈炙热的狐狸气味它进入了头脑里黑暗的洞穴。窗外依然没有星辰,钟声滴答,纸上却已印下了文字。”(《思想的狐狸》)

诗歌作文 篇4

  我在三生石畔诵了五百年的佛经

  静坐了五百年的苦禅

  可依旧无法拒绝这心头一颤

  于是佛送给了我 一个世纪

  那善良的佛送给了我一个世纪

  我却徘徊在红尘孽缘的边缘

  找不到方向也找不到心愿

  苍天凄凉的一叹惊飞了云雾

  苍天凄凉的一叹惊飞了云雾

  我在人间看不到永恒的爱和美

  富人用金剑刺穿了穷人的泪泉

  明月下到底是个怎样的人间

  明月下到底是个怎样的人间

  我无法跨越这个人吃人的时代

  黄土地上的牛羊还没有青草可吃

  谁的鞭儿可以造出个美丽的人间

  谁的鞭儿可以造出个美丽的人间

  我愿青灯畔诵五十年的佛经

  静坐五十年的苦禅

  只是走过佛给我的 这一个世纪

诗歌作文 篇5

  “嘘——”信步在校园的我忽然噤声。“怎么?”同伴问。“你听,你闻,你瞧……”我神秘地说。“切!”同伴嗤笑道。“这都是大地的诗歌!”我正色道。“哈哈……”同伴笑得更开心了。

  不信?你听。你听那早起晨练的鸟儿,在你没睡醒时就开始吊嗓子,唱着古怪又动听的歌,明明远远的就确定了旋律的源头,是这个树,走近了又觉那天籁之音是从另一边传来,便又循声寻去,也是徒劳,那就站这吧。朝阳丝丝缕缕,尽是暖意的曲调儿,还伴有习风拂来,携着恰到好处的泛音,更别说配上这悦耳的调儿,一声声一阵阵,可仔细听着了,那调儿褪去了喧嚷,抛下了聒噪,迎着新阳,像迎着希望。大地的诗歌,是鸟儿奏起的希望之歌。

  不信?你闻,你闻那缀满了铁栅栏的小花,那暗暗涌动清香,氤氲着甜美又清凉的味道,凑近花骨朵嗅一嗅,并不怎么芳香,但你渐渐远离了,那香气却纷纷扰扰扣入你的鼻腔,在炎热的午后,待回味过来时,贪婪地猛吸一大口,却怎都不复那一刹的芳华。这时,你一举头,定能闻到满树绿叶的幽谧啊,细如抽丝,浅若无物,但是实实在在有的,你只敢小心翼翼地轻嗅浅吐,巴望着将他人的一份也盈入心筐,但终不愿亵渎了这淡雅的美,这会儿你才有点明白了那气儿中蕴着的歌吧。大地的诗歌,是花叶酝酿的内敛之歌。

  不信?你瞧,你瞧那在西方跳跃的小火苗,那黯淡本无生机的夕日,生生夺了几分非凡的色彩。你一定要说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罢,可我偏不。你小心瞧好了,我挪着步,那在山的夕日,何不是顽强地从树隙中挤出光让我看到,他那么努力执著地闪烁着,分明已沦落至绝境的他何言放弃,你盯仔细着那浮动在花隙叶间的金星,难道不是他最后燃烧自我释放光芒的火星吗?何况我们还小,绝不至绝望之境,即使有失败,但又怎能被打倒?你且望着那斜阳吧,那明明疲乏却仍固执撑着一片天的夕日,隐隐约约有一股热流涌进眼眶,你心中也才终于明白那淌过的歌谣罢。大地的诗歌,是落日独演的执著之歌。

  小伙伴啊,切莫小觑了大地的诗歌呀,它给予我希望,教会我内敛,告诉我执著。我爱大地的诗歌,不仅爱他的教诲,更爱他周而复始日日在唱。

诗歌作文 篇6

  总想给你整个太阳

  让你拥抱温暖

  却依然将严寒极不情愿的给了你

  我感觉到你的丝丝颤栗

  你可知我比你更甚

  总想给你整个世界

  让你内心富足

  却依然极不情愿的给了你一个小小的角落

  让你卷缩在这个角落一眼不见

  你凄楚的极目而眺

  却仍然无法穿越

  你可知我比你更切

  总想让你无忧无虑健康美丽

  却依然在不知不觉中让你伤心落泪黯然神伤

  你可知我独处时内心在滴血

  只为你的不悦和痛楚

  总想将人世间一切美好让你欣赏

  却依然在时光的飞度里

  将我的不情愿

  你的不愿意的伤痛给了你

  我看到你柔弱的身体挣扎着站起

  你内心在汩汩流泪

  我内心在酸楚滴血

  只为你在炎炎夏日里感受到了冬的寒冷

  曾经想小鸟一样信心满满的构筑

  却因一场突来的骤雨疾风将信心飘飘洒洒

  好在这一切你我都已承受

  躲在不为人知晓的地方

  默默修缮业已洒落的心情

  缝补好已经受伤的心灵

  然后静静的等待下一个驿站

  只想充满愧疚无奈地告诉你

  不是寒冷永久

  也不是无奈永存

  并非内心的煎熬一无是处

  也非冬天来了春天不再

  也许天降大任

  也许八十一难

  不因此非彼

  也不因彼就此

  你依然是你

  只是多了些成熟

  我依然是我

  只是多了些疲惫后的休整和愧疚后的喜悦

  看看天依然湛蓝

  银杏树依然金叶灿烂

  樱花树依然姹紫嫣红

  只愿你自由舒展前程烂漫

  扫清阴霾顾影鹏飞

  但愿各自少了系跘

  咯咯笑靥

  你可知晓?

诗歌作文 篇7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的《菊花》使我对菊花的敬佩之情犹然而生,而菊花也是我最爱的花。 菊花虽没有牡丹的高贵大方,水仙的淡雅芳香,也没有玫瑰的浪漫,但它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美。 菊花虽然错过了美好的春天,但它却在百花凋零的秋季,欣然绽放,展现出它不同寻常的美。秋天里,只有菊花傲霜凌寒,绽蕾怒放,为单调的秋天勾勒上万紫千红的色彩,诗中,“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意思是: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当秋天里所有美丽的花都逝去、枯萎之时,菊花却悄悄盛开,为大自然增添一份朴素却又不失华丽的色彩。 不仅如此,菊花还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它把沁人心脾的花香送给了人们;它把花粉献给了蜜蜂;它又把自己的枯叶作为很好的养料送给泥土……它把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毫不吝啬地献给了人们。 《菊花》这首诗教给我们菊花不畏严寒的本性,顽强的性格,高尚的精神品质,而这一切,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吗?于是,我以这句诗作为我的座右铭,克服所有一切困难。我暗暗发誓,我要像菊花那样,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软弱、不低头,不向困难屈服,做一个坚强的人,拥有菊花那高尚品格的人。

诗歌作文 篇8

  我和古诗文有不解之缘。

  我最早接触到的文章就是古诗文了。记得我还没上小学时,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就开始教我读古诗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春晓》我张口就来。像这样的古诗我那时就能背出几十首了,爸爸妈妈也为我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其实当时我并不知道什么叫古诗文,直到上学后我才慢慢有了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国古诗文的宝库真是太博大精深,星光灿烂了。

  我非常喜欢古诗文。我喜欢它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千古名诗,不管老人还是小孩,都能一字不差,十分流利地读下来;我喜欢它词句精练,通俗易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管是科学家,还是平常人,只要读一遍就能懂;我喜欢它意境优美,含有哲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多么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的句子又使人心胸豁然开朗,思想为之升华。难怪连外国人都赞叹和欣赏。

  我十分注意在作文中引用一些好诗好句。在过去的作文中,我曾通过引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描写雪中的奇丽景色;通过引用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来形容人们遇到的困难之大;通过引用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抒发子女对母亲的深情;通过引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深刻说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通过引用卖油翁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等。总之,通过引用古诗文,努力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深化文章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爱古诗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