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励志诗词10首,要整首,不要光是句子

不要那些四书五经里的。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书名:《全唐诗》 作者: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床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2.《行路难》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本诗篇幅虽然不长,却具有长诗气势即跳荡、波澜起伏的特色。经过巧妙的艺术构思,诗人将自己的失望和希望,抑郁和奋发,急遽地迭相交替、变换,再间以长短句,适当运用感叹词,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诗人情感迭变的心理历程,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交织起来的复杂心态。
3.宋·文天祥《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南宋德祜年间,元兵南下,占领了长不中下游地区,度宗庶子益王赵退守福建一带。此时文天祥从南通搭船到浙东转往福建。不久改元景炎(1276),赵在福州即位,史称端宗。诗中“南方,”指南宋朝廷。磁针石,即指南针。诗人以指南针比喻自己的一片忠忱,既通俗又恰切。他还以诗记患难中的遭遇。自题其诗集为《指南录》及《指南后录》,说明他虽然历经患难,兵败被俘,但对南宋王朝的忠心至死不变。
4.滕王阁序
(唐)王勃
豫章故郡,
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
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
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
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
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
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
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
棨戟遥临;
宇文新州之懿范,
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
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
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
孟学士之词宗;
紫电青霜,
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
路出名区;
童子何知,
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
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
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
得仙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
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
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
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
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
俯雕甍,
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盱其骇瞩。
闾阎扑地,
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迷津,
青雀黄龙之轴。
虹销雨霁,
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
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
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
气凌彭泽之樽;
邺水朱华,
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
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
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
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
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
指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
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
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
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
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
时运不济,
命运多舛。
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
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
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安贫,
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
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
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
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
空怀报国之心;
阮藉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
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
等终军之弱冠;
有怀投笔,
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
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
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
叨陪鲤对;
今晨捧袂,
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
抚凌云而自惜;
钟期既遇,
奏流水以何惭?
鸣呼!
胜地不常,
盛筵难再。
兰亭已矣,
梓泽丘墟。
临别赠言,
幸承恩于伟饯;
登高作赋,
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诚,
恭疏短引。
一言均赋,
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
各倾陆海云尔。
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强,永远不放弃心中的理想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一种精神;“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也是一种精神。 5.【劝学】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手方悔读书迟。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6.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是一首抒情诗,但是它和一般的抒情诗不同。一般的抒情诗都重在抒发感情,而这首诗却明显地具有哲理的内容,做到了感情和哲理互相交融,使哲理寓于形象当中,因此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既能被诗情所激动,也能够通过具体的形象领悟到重要的人生哲理。这一点恐怕也是《龟虽寿》能在历代脍炙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7.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8.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9.竹石
(清)郑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10.将进酒 作者: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