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如题所述

1. 潍坊风筝制作技艺:源于明朝初年的杨家埠村,当地村民利用印年画的纸张和颜料,在春天制作风筝。潍坊,又称为潍都、鸢都,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有“风筝的故乡”之称。这项技艺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莱芜锡雕:锡制品制作可以追溯到1676年,当时以日用品为主。莱芜西关王家锡雕创始人改进工艺,创作出既具观赏性又实用的艺术制品,锡雕因此受到朝廷的喜爱,成为贡品。2014年11月,锡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山东大鼓:起源于山东农村,清末传入城市。最初使用农具犁铧碎片击拍,后改用铁片和铜片,并用三弦、四胡伴奏。传统曲目包括《黑驴段》、《拎娃娃》等。2006年5月20日,山东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12日入选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 柳子戏:中国戏曲四大古老剧种之一,由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衍化而成,清代中叶达到鼎盛。柳子戏有200余出传统剧目和600余支音乐唱腔曲牌,融合了北曲的豪放和南戏的细腻。2006年5月20日,柳子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 山东琴书:表演者分持不同乐器自行伴奏,以唱为主,间有说白或对白。山东琴书源于民间,语言贴近生活,对吕剧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是吕剧的直接母体,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2006年5月20日,山东琴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