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上半叶出现了哪些杰出的雕刻家?

如题所述

15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上半叶,德国雕刻由晚期哥特式风格逐渐过渡到文艺复兴风格,并出现了一批杰出的雕刻家。

蒂尔曼·里门施奈德(TirmanRiemenschneider,约1455—1531)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成就最卓著的雕塑家,为德国留下了一批雕刻精品,他的风格仍然属于晚期哥特式,但他在宗教题材的创作中注入了较多的世俗因素,塑造出许多宽厚温和的人物形象,他为德国创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纪念碑风格的雕塑样式。其重要作品有:维尔茨堡马利亚教堂的《亚当与夏娃》(1491—1493)、鲁道夫墓碑雕刻(1496—1499)、《马利亚升天祭坛》(约1505—1510)等。

里门施奈德的晚期作品《迈德布隆哀悼基督祭坛》是他最有代表性的杰作。这件雕刻高2.05米,宽1.66米,背景中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将构田分为两部分,右边的马利亚握着儿子的手臂,悲痛地跪在基督的尸体旁;圣约翰用手轻抚马利亚的肩膀,向她表示安慰;约翰的对面是尼哥底母,他身穿着市民服装,手捧油膏罐,这个形象的原型据猜测是里门施奈德本人或他儿子:祭坛中间几个主要人物周围还有哀悼的人物群像。这件群雕的人物感情刻画动人心弦,气氛庄严肃穆,整个构图宏伟单纯,具有纪念碑的气势。这件雕刻也是里门施奈德创作生涯最后的、永恒的纪念碑。

维特·施托斯(VeitStop,1447或1448?—1533)是晚期哥特式风格向文艺复兴风格过渡时期的杰出雕刻家。他生于纽伦堡,1477年到1496年长期在克拉考工作,对东欧的雕刻艺术产生过很大影响。他的重要作品有高浮雕《最后的晚餐》《基督被捕》(1499),木雕《天使的问候》1517—1518),这些作品至今保存在雕刻家故乡的教堂中。1520年施托斯开始投入班贝克教堂的祭坛雕刻工作。《天使的问候》是一件彩绘木雕,表现的是基督教传统题材受胎告知,雕刻高3.70米,其中圣母与天使均高2.20米,他们被由玫瑰花组成的花环所围绕。在花环上还有五个圆形木雕画面,分别表现了耶鲜诞生、圣灵降临等场面。花环的中央雕刻了上帝的坐像,上帝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天使和圆形木雕画面,分别表现了马利亚加冕和马利亚之死的场面。这件雕塑的造型新颖,并且没有按照常规紧贴墙面,而是高悬在教堂的大厅上空,为教堂增添了庄严神圣之感。

亚当·克拉夫特(AdamKrafft,约1455—1609)是15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初纽伦堡的优秀雕刻家。他创作的高浮雕《哀悼基督》(1490—1492)是一件占据了三面墙壁的大型连续浮雕。展现了基督在各各他受难时的全景。雕刻表现了基督被从十字架上移下,安放在灵床上,圣母与众人在哀悼基督,场面壮阔,气氛凝重。与《哀悼基督》不同,浮雕《掌秤师傅》(1497,现保存在纽伦堡曰耳曼民族博物馆内),尺寸较小。但却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当时的商业和文化中心纽伦堡蓬勃的市井生活。浮雕中间是掌秤师傅。他右边的商人将手伸入钱袋中准备付款。这件雕刻反映了克拉夫特的写实倾向,体现了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新的艺术风格。

汉斯·维滕(约1485)是德国萨克森与下萨克森地区重要的雕刻家,主要作品是《郁金香布道坛》(约1510)。布道坛是讲道的场所,15世纪以来,在新教教堂中布道坛取得了与祭坛同样重要的地位。维滕突破了传统的布道坛的造型模式,将布道坛设计成为一朵郁金香花,巨大的叶片拔地而起,中间部分类似圣餐杯的形状,向外凸出的弧形间隙中雕刻着小天使;叶子与叶茎支撑着顶部的讲台。讲台为花萼的形状,周围雕刻着涡形装饰花案和基督教早期神学家的形象。先知但以理坐在盘旋而上的楼梯下,他身体的上方有一个穿工作服的青年在向上攀登。这个布道坛的构思来自于旧约故事:一个矿工在理想的指引下,在树上寻找矿石,后来他得到了天使的指点,找到了宝藏。维滕用布道坛象征故事中的树,天使为向上攀登的矿工指出正确的道路。这件雕刻寓意了布道坛是传播上帝真言的所在,能指引人们找到真正的宝藏。维滕的这件雕刻构思新奇,其中的人物造型又极为写实,两者在作品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菲舍尔家族是纽伦堡著名的铸造世家。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的青铜雕刻都出自菲舍尔铜铸作坊。老彼得·菲舍尔(PefterVischer1460—1529)是与丢勒同时代的雕刻家。他的儿子小彼得·菲舍尔(1487—1528)最初为父亲做助手,后来自己在纽伦堡开办了一间铸造工作室,继承并领导了铜铸家族的事业,使其在德国保持领先地位。小彼得·菲舍尔有许多作品传世,如马格德斯堡大教堂恩斯特大主教墓雕刻和罗姆希尔德大教堂格拉夫·奥托·冯·亨内贝格四世墓雕刻。1513年,他应奥地利马克西米安国王的邀请为哈布斯堡大陵墓雕刻了《西奥多里克纪念碑》和《马克西米利安纪念碑》。他的作品结合了德国中世纪艺术和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因素,是德国文艺复兴青铜雕刻艺术成就突出的作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