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下雪天为什么不冷?

2月16日,吉林省东南部强降雪已持续两天,最大新增降雪量达到37厘米,局地积雪深度达55厘米。

下雪天为什么不冷
首先先指出说是因为放热和吸热的。的确是放热和吸热,但这肯定说明不了下雪不冷化雪冷。从温度方面来说下雪的温度肯定要比化雪冷,至于人为什么会感到下雪比较热,因为下雪时天空多云空气不流通显的有些闷热,化雪时空气流通略有风,所以会冷些。

space

为什么下雪没有化雪冷
据省气象台的专家介绍,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许多人知道的自然现象。正如像上中学时物理老师所讲的,“下雪时,水汽凝结为雪花,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这就使得下雪前或下雪时天气并不是很冷;但化雪时,水由固态变成液态,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气温降低。”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从气象学的角度讲,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还有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受降雪前后冷暖气流的影响。

space

据介绍,下雪时不冷,主要是因为在冬季下雪前或下雪时,暖湿空气活跃,高空吹西南风,天气有些转暖,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沿着较强的冷空气向上爬升,水汽直接凝结形成星状、片状或者柱状的微小冰晶。当冰晶慢慢长大,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降落到了地面,形成了降雪。而降雪结束后,天气转晴,一般都伴随着冷空气南下,高空转为偏北风,地面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自然要下降。

因此,积雪融化时,天气反而比下雪时冷。

space

一年当中什么时候最冷
1月20日或21日是“大寒”,大寒节气的原意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然而,我国除华南外,其它地方最冷时段均在“三九”,即1月中旬。大寒节气主要在“四九”、“五九”,气温已开始缓慢回升。尽管如此,寒冷干燥是大寒的天气特点。

我国民间把“冬至”、“小寒”、“大寒”三个节气称为“隆冬”。隆冬时节平均5天左右就有一次冷空气南下,寒潮、霜冻、暴雪是隆冬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常年1月份有20天最低气温低于0℃,并有3个下雪的日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02
不只是东北,哪里下雪都没那么冷
一,所谓“下雪不冷”,就要追溯到雪的形成了。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雪从云端飘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寒冷的水分子要形成冰结晶,且依附在灰尘或花粉等凝结核上,当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
在冬季,降雪的形成条件又有哪些呢?首先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第二就是充分的水汽;第三是0℃(冰点)以下。下雪前或下雪时,一般冷空气带着湿气,当水汽变成雪花时也会释放出一定的热量,因而温度下降并不多,这就使得下雪前或下雪时并不是很冷。
二,而“化雪冷”又是为什么呢?化雪时往往是晴好天气的时候,低空受冷气压控制,气温则开始下降。因而虽然阳光明媚,但气温仍然处于“冰点”;同时积雪融化本身也会吸收周围环境大量热量。
此外,化雪时会导致空气湿度上升,因而降低了衣服保暖效果,人自然就感觉更冷了。再和晴朗的天气对比,冷的感觉就更加突出,因此,积雪融化时,反而比下雪时更冷。
雨雪天气过程有利有弊,冬季的降雪对农业来说一般是有利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降雪利于越冬作物生长,冻死害虫,并可降燥除霾。但是,较深的积雪会对农业设施、大棚、危房等造成威胁。
第2个回答  2020-03-02
一提到东北,首先想到一个冷字?东北的温度确实很低,但是温度低和冷并不是等价的,冷是人们的感受,也就是体感,温度是客观存在的,可以用数字衡量的~
东北真的很冷吗?为什么很多来自东北的朋友在南方冻成了狗呢?南方的温度比较高,最低也就零下几度,但是南方特别的潮湿(从衣服经常发霉就能得到结论,北方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总给人阴冷的感觉,而且南方喜雨,雨天出行尤其的冷!最重要的一点是,南方室内外温度一样(开空调的土豪就另当别论了),没啥差别!
再看看东北!虽然天气寒冷,经常零下二三十度,但是东北的冬天从来就不会下雨,空气不会那么潮湿。下雪了,也不需要打伞,雪落在你的身上根本就不会融化,只需要用手拍拍,它就自动脱落了,一点不用担心衣服会湿掉。
再来看看东北的室内,在东北城市里都是统一供暖的,楼房基本都是地热,室内温度大概在25-30℃之间,室内外温差50-60℃,过着室内夏天,室外冬天的日子~所以在东北,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脱衣服,不要误会,不是耍流氓哈~当然出门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全套武装,什么叫全套呢?哈哈,只露一双眼睛,在东北走在路上不要乱认人哈,因为大家都一样,裹成个球~辨识度严重下降!
总结起来~1、就是因为东北冬季没有水的存在,只有冰,不会潮湿。2、其次取暖设施完善,没事的时候大家都不会出门的,躲在家里暖暖的!3、即便出门大家也都是全套武装,活动起来,就不会感觉冷了。
第3个回答  2020-03-02
冬季在降雪的时候,人们觉得并不冷,而在化雪的时候,却觉得冷嘲热讽得多,这是为什么呢?在冬季,冷空气一股一股从北方向南移动,当它与南方来的暖湿空气相会时,就会阴云密布,产生降雪.在下雪以前,冷空气势力一股较弱(因而风也很小),在当地停留较长时间后也会逐渐变暖,而且从南方来的气流又把较暖的空气带到北方来.当冷空气势力加强时,暖湿空气被上抬成云,天空布满了云层,象盖了一层被子子一样,地面的热量不易散失掉.所以,在冬天降雪前和降雪时人们感到不怎么冷.\1 当降雪过程中冷空气势力继续加强,以致强冷空气控制了当地时,就会雪止云消,天气转晴.这时,由于从地面到中空都受冷空气控制,且多刮北风或西北风,风力较大,云又消散而失去保温的作用,雪面的反射作用较大,加之积雪在阳光照射下融化时,又要从近地面气层中吸收很多热量而使气温降低.因此,人们就会觉得化雪时比下雪时寒冷得多.
第4个回答  2020-03-02
首先先指出说是因为放热和吸热的。的确是放热和吸热,但这肯定说明不了下雪不冷化雪冷。从温度方面来说下雪的温度肯定要比化雪冷,至于人为什么会感到下雪比较热,因为下雪时天空多云空气不流通显的有些闷热,化雪时空气流通略有风,所以会冷些。
space

为什么下雪没有化雪冷
据省气象台的专家介绍,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许多人知道的自然现象。正如像上中学时物理老师所讲的,“下雪时,水汽凝结为雪花,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这就使得下雪前或下雪时天气并不是很冷;但化雪时,水由固态变成液态,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气温降低。”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从气象学的角度讲,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还有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受降雪前后冷暖气流的影响。
space

据介绍,下雪时不冷,主要是因为在冬季下雪前或下雪时,暖湿空气活跃,高空吹西南风,天气有些转暖,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沿着较强的冷空气向上爬升,水汽直接凝结形成星状、片状或者柱状的微小冰晶。当冰晶慢慢长大,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降落到了地面,形成了降雪。而降雪结束后,天气转晴,一般都伴随着冷空气南下,高空转为偏北风,地面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自然要下降。
因此,积雪融化时,天气反而比下雪时冷。
相似回答